第一百零二章 京中乱常侍密谋(2 / 3)

加入书签

,至于到底是什么人,属下无能,并不能确认。”

杨彪抬起头,向四周看了看,火光中,甲兵反射着冰冷而炽热的光芒。

他仿佛看到了杨修正意气风发的说着:“父亲我们暂且忍耐一二时日,等待时机,终究会有我们弘农杨氏凌驾天下之时。”

杨彪自言自语道:“锐意进取?德祖你倒是想要的多,但是这个世道,活下去才有一切。”

他对地上的将士道:“跪着干什么?都起来!”

《吕氏春秋》中有记载,作为官名,源于国尉,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白起以左更迁为国尉,又以国尉迁大良造。

自秦昭王四十七年长平之战,白起以大良造为上将军,王龁以左庶长为裨将,此后左庶长、左更、大良造等掌军事的官已成为爵位名称,将军、上将军成为战时指挥军队之官,而国尉则转化为中央主持军事的长官。

秦统一以后改称太尉,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与掌政务的丞相,掌监察的御史大夫共同负责国家政务。

西汉初沿袭秦制,但其时太尉或置或不置,大抵有事则置,事毕则省,其地位犹如皇帝左右的最高参谋长。

汉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一变过去由立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而又和丞相同等,这也和西汉早期有所差别。汉武帝建元二年后不再设置,元狩四年置大司马大将军以代太尉。

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

不过后来以大将军掌管天下军事,太尉基本上就是虚职,职权已经被削去好多,不过仍旧有一队甲兵。

“哗啦啦”的甲叶也武器碰撞的声响中,士兵们站了起来。

杨彪看了看边上一直待在身边的庶子,心中默默地道:会不会是他派的人?

杨氏的嫡庶之争也是很激烈的,袁氏就有袁术和袁绍两兄弟互相相争,不过杨修家母是袁氏女,背后有强大助力,杨氏在明面上倒是没有嫡庶之争。

杨燕看到杨彪盯着他的脖子看,只觉得后背发凉,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虽然曾经想过这么做,但是杨氏家规森严,他可不敢这么去做,一旦被发现,也就是便宜其他兄弟了。

杨彪看了杨燕一会,将头转过去,盯着另外一个儿子,心道:这庶子母族没什么实力,做不下这种事,倒是这嫡子和他兄弟关系一般,说不定就是他派的兵?

他又盯着另一个儿子看了好一会,心道:这庶子和修儿关系很好........不过关系好就不能下手了?

杨彪挨个将附近的儿子看了一遍,终于消停了,他走到马车前面,想要再去看杨修一眼,但却又不想再去看到儿子死了的模样,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何等的悲哀,他在马车前站了许久,终于道:“给公子沐浴更衣。”

“诺!”

现在离天明还有几个时辰,即便杨彪是太尉府邸,但是他现在也不是太尉,甚至就是太尉,没有兵权,现在也无能为力,只能先固守住家宅,虽然已经派人给禁军和北军传令,但是现在大晚上的,城中到处都是乱兵,传令的骑兵未必就能到得了目的地。

就算命令传到了,那两处兵马也不见的会听从命令,再退一步说,他们尊令而行,也不是说拉出来就能拉出来的,最少也要等到天亮以后估计才会有所动作。

在那之前,杨彪也只能等了,他可以等,也等得起,只要杨氏不灭门,他们就依然是天下士族的首领,当然这首领是和袁氏一起的!

皇宫外已经开始乱了起来,何皇后却充耳不闻,她现在心乱如麻,天子是死了,她有些难过,好歹是夫妻一场,大将军一直没有消息传来,生死未卜,她更加的慌乱。

何皇后虽然贵为后宫之主,却并没有什么见识,对国家大事一点都不懂,只知道若是大将军真的没了,她和儿子刘辨也就都危险了。

“辽州牧陈曦,燕国长史郭嘉奉长公主令旨,护卫皇后、皇子,请皇后、皇子移驾。”

辽州牧陈曦,何蜜知道此人,出自颍川陈氏,庶子出身,去年方才出世,如今已经为天下两千石大吏前列的人物,虽然辽州苦寒,但是州牧之尊位,入朝即可为九卿,年纪轻轻就有了这般尊位。

郭嘉,也是出自颍川,不过是寒门出身,只是在本地有些名声,等在北域出世,方让天下知其之能;和陈曦两人,为北域那人的文臣前两位。

何蜜却也不是不明形势的,看着这两人忽然出现,知道如今也就只能听令了,她虽然也是有些本事的,不过看着这两人带着的甲兵,却也知道自己的那点本事算不得什么,看着这两人带着不知从何处来的兵马护送着皇后和皇子迅速,出了宫门,就见附近火把照的通明,数百名甲士排列左右。

目标是崇德殿,如今宫中被常侍隔绝内外,张让等人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就是以陈曦和郭嘉的智慧都想不明白,还是蹇硕容易拉拢,陈曦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