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孙吴曹魏(2 / 3)

加入书签

城以威慑。

绵竹陷落后,蜀汉军近乎全线崩溃,邓艾乘胜进击,一鼓作气攻陷雒县,逼近汉都锦官城。

蜀汉主刘禅惊恐失据,感到大势已去,在主降派劝导下,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绶,并写信到邓艾那里请降。

邓艾率军入汉都锦官城,刘禅又派人去前线命令姜维等投降,而其时,汉主有子刘伊携带太子印玺逃入大将军姜维营中,并斥言:大汉未亡……

其后,大将军姜维以哀兵之势迫退叔父姜维,其后挥师向南,逐占据锦官城的邓艾所部,蜀汉各郡起兵响应,最终迫使邓艾丢弃锦官城,向东而退。

后邓艾以汉主刘禅之命,得水船,撤入荆州,裹挟汉都三公九卿并无数汉宫女子。

而后,汉皇子刘伊在被屠的绵竹城登位,昭告天下,并整军以应。

新汉主登位以来,据传开田无数,提拔寒门士子,并练新军万余,诏命各郡屯田,蜀地各郡,民心渐安。

十余日来,钟辿虽然得到了这些消息,但是一直未曾重视,而其时,却才恍然大悟,这汉主分明也是一个穿越者,甚至是一个段位远在他之上的穿越者。

若是自己在穿越者中的段位是倔强青铜的话,那么这位新汉主刘伊就是至尊王者了!

差距就是如此之大,力挽狂澜这个成语就是说的这种人物,此时思之,才惊觉而叹服!

恐怕,这就和蜀汉的那位丞相是一个等级的人物吧!

当然,他不会怀疑这位汉主刘伊是那位蜀汉丞相的转世,毕竟就是那位丞相的才智,也不可能凭空领悟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对韵》等文的。

想到这里,钟辿忽然出言问道:“叔父,您这里有那位汉主的诗篇吗?”

钟会此时犹豫了一下,然后才拿出一本册子来,说道:“据传言,这些诗篇俱是汉主所做,吾疑之!”

钟辿拿过,看着上面的《春晓》《悯农》《凉州词》《塞下曲》《南园》《蜀道难》等等。

其中和记忆中有差别的可不少,比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云台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钟辿自然是记得的,可是他分明记得是凌烟阁,这里却成了云台阁,就不知为何了。

然后一想,记起凌烟阁应该是唐时表彰功臣的楼阁,那么这云台阁应该就是汉时表彰攻城的楼阁了,看着这么些被人占为己有的诗句,钟辿觉得自己只能是佩服了。

换他来,也抄袭不了这么多,毕竟自己记忆力有限,能记得的,在这书册中大部分都好像有了,没有的,好像抄了也没有多少用处?

“这一诗一言中皆有莫大的力量,小子不可轻忽……”

像是看到了钟辿眼中的不以为然,此时钟会忽然说了一句,然后钟会叹息了一声之后,说道:

“这文道却有莫大之力,小子可知吾今日为何变化态度?”

钟辿此时疑惑问道:“叔父请讲。”

“却是曹氏有变,旬日前,有大臣上言,表晋公司马昭为晋王,为相国,其时,群臣相逼,帝不从。

有将以大斧登御台相逼,帝曹奂吟诗一首,正是当年曹子建的“七步诗”,群臣被迫退,不得近前,有数名万夫不当之勇的军将都难以近前……”

钟辿听懂了,然后颇感惊异,司马昭是谁,他当然知道,毕竟那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是众人所知的,而如今这一幕,岂不是表明了司马昭想要篡位,竟然害不了魏帝!

钟会此时又道:“这也罢了,魏帝本是傀儡一人,为魏宗室燕王曹宇为首,吟出“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并魏武祖的《观沧海》,诸宗室并偏将军文虎等将共三十余人,无声无息间到了昌黎郡,举旗反叛,以“清君侧”为名,北地震动。”

听到这讯息,就是钟辿也不得不惊叹了,这么看,局势还会被曹氏翻盘,这也不怪钟会忽然像是卸下了大重担一般。

此时司马氏恐怕是难了,司马氏名不正言不顺的,若说天下有忠于司马氏的,固然会有,但是这些却是大多被利益驱动之辈。

而真的忠义之士,可以忠于曹魏,也可以忠于汉室,怎么也不会忠于司马氏这样的狼子野心之辈。

曹魏也是数代帝王,勉强洗清了身上的污点,但是也是历代反叛不断,而司马氏如今只是臣子之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又怎样,不真正为帝,统辖天下几十年,也就不可能有忠义之人,只能是养下一些死士罢了。

司马氏本来也就是中原士族公推的的首领罢了,如今这么一折腾,司马氏的实力受损情况下,还想服众可就难了,那么再想要篡位,付出的代价也将会更大!

那么钟会的这一点私心,也就不是什么事了,也怪不得叔父忽然松懈了。

只是此时,钟辿却是感觉到了很忧心的感觉,只是这感觉从何而来,却是莫名。

与此同时,东吴梁王府,孙壾却是在忧愁,如今天下局势,变幻的这么快,本来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