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论功(2 / 3)
人,商谈下军将的赏罚,阎宇为帅,此战也实在是功勋卓著。
他自然也是列侯之位,军功本来已经升到了顶点,此时也只能加食邑了。
而因为一些原因,他的职位却是被撸了,如今的职位都是假,真正的只是一个镇北将军,此时自然要加一阶了。
“大罗将军也须不差,”法尚此时却是应声说着,大罗将军也就是罗尚了,他和罗袭为堂兄弟,罗袭自然是小罗将军了,法尚曾在汉中郡和罗尚交好,此时出言说着:“大罗将军职衔为护羌中郎将,此番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再加上之前孤军戍卫之功,也足以再升一阶了。”
中郎将这个职位,可大可小,而罗尚的护羌中郎将相当于杂号将军衔,晋一级就是四平将军这个阶位了。
“这自然也是。”当下就有人说着,“事到如今,吾国将要收复一州,功勋之事,陛下有意,此时稍微严格一些,不过其余赏赐,却大可多一些。”
说话的是老将军廖化,这位大汉的老臣,此时是五军都督府后军都督,说话分量自然不同。
既然定下了基调,那么其余人也就顺着基调开始分功,吏员也开始忙起来,如今可没有什么休息时间,基本上都要彻夜不眠的。
当然此时的人,身体素质也非同一般,就是文职,也不是后来封建时代的书生,而是皆通六艺的,都是要上马为将,下马安民的。
重将也不多,也就那些人了,诸位大吏定下了这些,那些吏员们会把兵士的军功算下,然后诸位大吏此时就开始闲谈了,手下不能下班,他们自然也得做个榜样。
法尚此时主动说着:“依我看,当务之急,乃是战后陛下的御驾去向;总不能真如陛下前不久所言,留在此不走了吧?而今日陛下又问我此事,我也是一时为难,诸位怎么看?”
出乎意料,此时法尚所言一出,居然无一人呼应,反而齐齐噤口。
肯定是要噤口的!
御驾何处,可不是简单的一件事,那是决定着朝中大臣的去向,还有那些官办工坊的所在。
这天水郡固然是不错的,临着渭河,水利上便利,而法尚已经定下了,就是以后天水郡太守。
他既然身为天水郡太守,自然是巴不得皇帝就留在此,这样就相当于从一个外郡太守,直接成为了司隶校尉般的人物。
司隶校尉,一般就是以国都所在的太守迁任,当然国都一般是没有太守的,只是名为长安令和洛邑令;而如今,大汉国都名义上还是锦官城,但是实际上今年是绵竹城,此后为何,就看国君所在了。
若是杨伊仍旧在绵竹,那么李洹这个新郡太守,也就最多一年之后,就可能会迁任司隶校尉了,而杨伊若是迁都别处,那么此位自然也就是别人的了。
不过李洹想的清楚,自己根基浅薄,就是有着那些职责,但是也只是做分内之事。
甚至是很多事,都要退让一步,这司隶校尉,他可是宁愿退上一步的,实在是此职位高权重。
司隶校尉最初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职位相当于京师所在之郡国的太守。
初设时的职务,除“掌徒隶而巡察”之外,还继承了周代司隶“役国中之辱事”的传统,使其“将徒治沟渠之役。”即“给劳辱之役”,但武帝最初初设司隶校尉的目的并不在此,而是使其“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大奸猾。”
当然,事实也证明了,司隶校尉在督治阳石公主及决太子巫蛊之狱中,确实具有非常大的权威。
这时的司隶尉官品虽不高(位在比二千石的司直之下),却具有皇帝钦命持节使者的身份。
在武帝时期,司隶校尉督治阳石公主、决太子巫蛊之狱中,司隶校尉就充分运用了这一巨大的权力。
汉武帝置司隶校尉督察皇太子、三公以下百官,是历代统治者以低治高,以贱治贵的惯用手段;这是司隶校尉权势最重的时期。
在巫蛊之后,武帝感到司隶校尉权势太重,遂“罢其兵”,即剥夺了司隶校尉统率徒兵权,但仍保有皇帝钦命使者的身份,其任务是持节“督察三辅、三河、弘农”,这是司隶校尉职务、地位的第一次变化,也是司隶校尉向地方督察官转化的开始。
但三辅、三河、弘农属京师地区,也包括京师在内,故仍具有纠察、弹劾中央百官之权,仍是皇帝的耳目之臣。
在这一时期,由于有几位司隶校尉尽职尽责,“纠上检下,严刑必断”,致使“贵戚惮之,京师政清。”
这一时期的司隶校尉还是有相当高的权威,不过,司隶校尉的威权,全靠皇帝的支持、信任,得到皇帝的宠信,其权威足以压百官,得不到皇帝的支持,就成了百官攻击的焦点。
按司隶校尉的实际官职在九卿、三辅及京辅都尉之下,甚至也在承相司直之下,但在朝会时,却位居中二千石(九卿)之前,与司直并迎垂相、御史大夫,这也就是司隶校尉地位特殊之处。
盖宽饶在宣帝时任司隶校尉,“絮白公正,不畏强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