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历经诸劫方成汉二(2 / 3)
两巧合,就能改变既定之局,何必为眼前些许小事烦恼?”二人身后突然有人出声说着。
“师父!”两人看见来人,都恭敬起身,深深一礼。
“不必多礼。”走出来的男子,看上去有五十左右,很是温和的让二人起身,招呼他们重新坐下来。
“你二人的话,我已全听到了,清风你真不喜峕儿,我就替你回了你师叔,峕儿虽是你师叔关门弟子,修炼的还是基础,目前与你无法成为双修伴侣;不过她到底是本门恩人之女,你二人对她,不要冷眼以对。”
“是,师父,弟子知晓了。”清风知道自己小动作被师父察觉到了,立刻回答的说着。
清玄此时却问了一个问题:“师父,司马炎一直不肯自立,可有办法令其改变心意?”
“此事是大魏龙气的反噬。”道人平淡的说着。
“司马炎有龙狼之姿,有奇骨,有奇相,命理贵不可言,可是有命,只是说他有这个资格,真的要成事还要气运,就想当年魏武,出身只能算是低微,除了天赐,别无气运,当时也是耗时数十年,才成帝王之命。”
“当年也是差了一步,是师门用了密法,用其发、血、生辰八字结成印符,让其埋入炎汉陵墓,窃取炎汉气运,又用传国玉玺镇压气数,使携带着愤怒的气运纯化,为其所用,这才使曹魏气运勃发,迅速崛起,最终却成了三国之势。”
传国玉玺!
两人顿时变色,道门各脉都有根基,一般是上古王朝之物,比如九鼎,不过这等神物已经消失不见,道脉也不敢据为己有。
此外就是剑了,当年的神剑数把,俱是镇压气运的神物,对于道脉而言,更为好用的则是传国玉玺。
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后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这一玉玺,至此就成为了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含义是:既然我顺受了天命,当了皇帝;那么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
至此玉玺由此失落;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才复归秦。
秦子婴元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
而神物演化,汉传国玉玺就演化成为受命于天,既寿且康。
至此,大汉承运,得传三代。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刘玄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国玺易主刘盆子。
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中平六年,何进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
孙坚得天命,却受用不足,横死,不过孙氏也得了部分天命,得以建国数十年。
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
大魏天命不足,不过得了此印,又窃取大汉江山,最终也成国数十年。
此印,能镇压气数,就算匹夫得之,也可封公封侯,何况曹操,如今此印却落在了晋王朝手中,当年是被人献给了司马师。
司马师贸然接了此印,这样一来,就等于博上了根基之一,的确是再无后路可言了,其后速死,其弟接位至今。
“如今此印在武王手中,是好是坏还未可知。”
“得此印有得有失,能速发,得了此印,也必导致气运和王朝相连,一旦朝廷灭亡,武王本身气运短时间内就会折损大半,这就是气运相连的反噬。”
“不过你师伯现下在武王身边担任幕僚,有他在,总能想到办法。”道人淡淡的说着。
“但愿如此。”
齐地,武王府。
这是司马炎的府邸,司马炎做了十来年的世子,虽然一朝被剥夺位置,不过根基也未曾被除尽,司马攸又不是能对血脉至亲下狠手的那种人,所以就封司马炎为武王,镇齐地,武王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