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老村长的秘密(1 / 2)

加入书签

两人休息一晚,天一亮就上山找千一。

千一一见江南来了,好像找到了救星。

“救救我吧,这家伙每天都过来烦我,天天让我教他识字,除了学学字,就冷冰冰的在一边不说话,简直就是一木头。最可气的是把我的肉干都吃了。”千一边说着边向刘步蟾挥挥拳头。刘步蟾呢,像往常一样,面无表情,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瞧,瞧瞧,就是这样一副欠揍的样子。”千一几乎要干架了。

江南觉得好笑。两个人的性格严重不合,没办法。

“你一定带了什么好吃的吧?”

“什么也没带,。。。。”江南说道。

“你难道不知道没吃的会死人的吗!跟你俩在一块儿早晚把我饿死。”千一忿忿不平的向江南抱怨。

“走吧,下山吃几顿大餐,养养精神。”江南边说边下去了。

一听到要吃大餐,千一就来了劲,麻溜的冲下山去。

下山才知道破壶大叔他们要出海打鱼。江南就想一起去。

大叔不想让他们跟着。一来,打鱼很累又需要专业知识,江南他们两个旱鸭子在船上只会添乱。二来,出海有一定的危险,岛上的人因为出海打鱼,几十年来就死了十几个。

江南让大叔不要担心,他和千一都有功夫,不但自己不会有事,村民们出了事,他们也可以帮忙救人。江南怕大叔不信,向大叔展示了一下。大叔没办法只好同意。

刘步蟾可就没那么幸运,虽然他很想和村民一块儿出去,但老村长不同意,江南只得去劝服老村长。让刘步蟾和村民们在一起可以为他以后当村长赚足分数。老村长最后还是同意了,只是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再好的功夫在大自然面前都会无能为力。最重要的是早点儿回来。

村民们的渔网是用麻绳做的,在獐子血里浸泡后凉干,这样就不会因为海水的浸泡而变脆。可以反复使用,不过每个只能用两三天,然后回来后赶紧凉干。所以每艘船都带了五六张网。

村里每两三家就有一艘合用的渔船,出海的时候十几家一同出去,方便有个照应。渔船都不大,每艘有七八米长。除渔船外,还有一艘补给船,上面带满了清水,食物,药品和各种配件。虽然每艘船上都自带,但还是要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渔船打渔回来后,就靠到了近海岸,由于海水比较浅,船就搁浅在了浅海岸边,要想出海,只能靠人工推动到稍微深点的海水里。可是,就是这短距离的推动,却着实看到了村民的不易!

江南他们随破壶大叔来到海边,看见六七个人在推一条船,渔船根本纹丝不动,后来又陆续加了八九个人,有前推的,有后背的,有用肩扛的——众人用力推大船,终于,一点点慢慢的,船进了合适深度的海水区域。这十几个人又换到另外一家船,继续重复着推船的动作。

推船与推车毕竟不同,陆地上路是平的,车辙是圆的,推起车来自然滑动,而沙滩却是涩的,渔船的底却是平的,唯一的一点好处,是可以借助水的浮力。

看到村民们个个累的上气不接下气,千一大喝一声:我千少爷发威的时候到了。叫上江南,刘步蟾使出内力,毫不费力的就把破壶大叔的船推到了合适的区域,随即又帮大伙把船都推了出去。村民们那叫一个乐呀,个个竖起了大拇指。千一居然恬不知耻的一一挥手示意,享受着被人膜拜的感觉,被江南一脚踹下了水。

板凳大叔带着小雨,破壶大婶带着二兔和小兔来到海边送他们,看到二兔追着在海边跑的情形,江南不觉得心里发酸。

渔船全靠摇橹跑风,有合适的风挂上大篷,东一樯西一樯,倒也省力。但往往这个季节顺风顺流的天气很少,为了不错过鱼群打桨(即产卵洄游时,各种鱼大群大群地聚在一起)的机会,必须提前赶到渔场。

因此,村民们人只好拼体力摇橹行船。船尾上两张大橹,船帮上还有一张帮橹,三张橹一起使劲。船尾的两张大橹,需并排站着两个人,每个人一只手推动着沉重的橹杠,一只手扯紧着橹绷,就这样一前一后摇动着木橹。

橹桨在海里左右划动,靠这样推动渔船前行。破壶大叔告诉江南他们,摇橹是很辛苦的体力活,摇不上十几分钟就会大汗淋漓。为了站得稳,摇橹的人都打着赤脚,五个脚趾牢牢地钉在船板上,任凭身体前后晃动。

渔船上的人,摇不上个把小时就要换一次班,全船人就这样从早到晚不停地摇呀摇,人人手心上都会磨起一片血茧。

更有甚者,整天这样晃来晃去,头晕目眩,再加上过度疲劳,不少人昏倒在船板上。人们七手八脚地把他们扶到舱盖上,头上敷上毛巾让他休息一会儿,但只要清醒过来,他们就要接着摇下去。

千一听到破壶大叔这样讲,不停的吐舌头,感情这家伙后悔跟江南出来打鱼了。刘步蟾从小没出过海,这时在船上有点头晕,脸色发黄,要吐的样子。

这次正好赶上鱼群回游,每艘船都打的满满的。破壶大叔乐开了花。破壶大叔说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