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 / 2)
那天开早会,黄老师居然也来了,说是那天恰好没课。那天恰好是于远明主持早会,他是发现后排有一个年轻女子挨着黄老师坐,不认识。以为是增的新人吧,也没有多想。 会后黄老师笑吟吟地来找于远明,拉到一边悄声问他:于主管,你现在有没有女朋友? 于远明稍显惊讶,如实回答:没有呢!怎么黄老师,你要给我介绍吗? 黄老师笑了:对啊,我就是觉得你们这些小伙子不错。我原来有个学生,现在红旗化工厂医院当护士。也没有男朋友,我觉得你俩挺适合,准备介绍你们认识。 于远明回答:好啊!黄老师你真好! 黄老师继续笑着说:今天早上我把她叫来了,刚刚在早会上她也看到你了。觉得满意,就看你了。 于远明突遭袭击,有些错乱:什么?她已经来了啊? 稍微一回想,那个陌生女孩是在打量自己。 黄老师说:也不要紧张。你做保险都做得那么好,肯定没问题。 就当陌生拜访吧! 于远明说:那还是不一样哦。这样吧,先认识一下,做普通朋友。行不行再说。 黄老师窃喜:好好好,你等一下。我去叫她过来。 于远明突然就觉得紧张起来,心里莫名其妙地咚咚直响。 一会儿,黄老师就带着那个女孩过来了。那女孩也挺害羞的,一张脸红得厉害,不过皮肤好,红起来很好看。 于远明也打量了她一下,个子不高,丰满型的女孩,面如满月,皮肤很好,白皙水润。穿了一件粉色小碎花的衬衫,感觉有些紧,胸前的纽扣绷得紧紧的。 黄老师介绍:于主管,快来认识一下。这位是我的学生,今天介绍你们认识。她叫周玉兰。玉兰,这是于远明于主管。很优秀的! 周玉兰还是有些羞怯,低下头,又抬头看了于远明一眼。轻声说你好! 于远明已经平复下来了,还是很热情地回应:别客气。叫我远明好了。今天我也没准备什么,要不中午一起吃饭吧? 黄老师恨不得立马撮合:好啊,你们俩一起吃个饭,聊一聊。我那边要上课就不陪你们了。 周玉兰轻声回答:我也是请了假的,待会儿也要回去上班。不然就来不及了。下次再约吧? 一边说一边用眼神瞟于远明。 于远明肯定只能随意了。 于是就这样简单见面,相互留了电话,回头联系。 在贵溪,王承宽和张昌兵正在筹备,条件很艰苦,效果不一。 他们先去租了一套房子,安顿好了就去四处根据自己的关系找人。 说起来都有些七七八八的关系,但是真的行动起来,两人才知道这些弱关系,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保险公司所为的五同法:同乡,同学,同宗,同好,同事在这里根本就不起作用。因为你两个外地人,与本地就没有联系。 唯一的就是熟悉了道路,把几条街混得蛮熟。经过长期品尝,比较,他们选定了一家餐馆作为长期的定点食堂。那家餐馆名叫水城第一家,卖些小炒什么的。店面不大,老板直接把锅灶搬到外面,在马路牙子上炒菜。不为别的,就是便宜,方便。 其实隔壁不远处,就有一家馆子更舒服。两人也只是偶尔去改善一下。那是城里最有名气的豆花馆子,名字叫高老庄。女老板并不姓朱,真的是姓高。 贵溪是一个农业县,城市规划比龙城好多了,但是经济却差了些。因为毕竟平整,所以县城里都是几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与北方的棋盘式规划差不多。没有什么工业,空气质量也好一些。真的是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这贵溪最有名气的是三花。两个旅游产品,一个餐饮品牌。旅游就是城南的牡丹花,每年搞一次活动。邀请明星来表演,唱歌,企业家来投资。搞了几年还比较有名气了,恭州周围的市民在每年三月都蜂拥而至看牡丹花。第二个花,是姆安的油菜花。姆安原来是一个乡,后来在九十年代拆乡并区建镇过程中就拆掉了,划归旁边的民兴镇管理。姆安街往沙坪镇方向不到1000米有一大片油菜基地。原来也没人注意,每年的油菜花就这样年复一年地绽放,凋落。后来重庆有个摄影师拍了几张油菜花的照片参赛,得了奖。这样一传播,县里和镇上立马醒豁过来,修了小路,把周围的田地都种上油菜,旁边的房子建成农家乐。还在村委会门口修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篮球场。于是,每年三月到姆安看油菜花,就成为贵溪县牡丹节外的另一大盛事。 第三个花就是高豆花。 豆制品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除了常见的豆腐豆干豆芽之外,豆花儿,豆腐脑,也很有意思。 说豆腐脑,南北流派不一样。甜咸之争都能够扯半天,在恭州人眼里却是笑话。 一个味道哪里能够满足恭州人挑剔的味觉? 首先得有油辣子啊!得有花椒面啊!咸菜颗粒,酥脆得不得了的黄豆,切得细细的葱花,味精,麻油蒜泥,姜米都必须得有啊!这样一碗热呼呼,辣爽爽的豆腐脑才能入口啊! 一个咸味,一个甜味,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豆花儿和豆腐脑不同。首先在于制作方法,其次在于食用方法。 豆腐脑是用石膏冲的,豆浆凝固即可。舀出来也是如此光滑细嫩,切口光滑。 豆花儿却有两种方式点化,一种石膏,一种盐卤。 于远明更喜欢盐卤的,因为点出来的豆花儿更好吃。 把豆浆沥过,倒进一口大锅,烧开。然后用水把盐卤稀释。用一个大勺舀好,平端着在锅里游走。一边游走一边慢慢把盐卤水倾斜到锅里。 几次三番,锅里就开始混沌,进而清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