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援军(1 / 2)

加入书签

泾阳之战以后,长孙无忌在朝中就没抬起过头。

丢人啊!忒丢人了。

一万大军,战绩还没那几个小屁孩高。

尉迟老黑,臊的跳井了......

自己嘴里不说,可心里,唉!

一直憋着口气。

现在,终于打了个漂亮仗。

一个人没死,收复泾州,赶跑了罗艺。

总算能够捞回些颜面了。

陛下,却跑河东道溜达去了。

心里不由得有些埋怨。

河东道,不是有李恪嘛,不是有宋祖鹤吗?

他们不是善于以少胜多嘛,他们不是有考神保佑吗?

你去那添什么乱啊,老老实实在京师帮我装逼不好嘛?

不过,也未必是坏事。

罗艺西边闹事,老子上去就把他吓跑了。

突厥东边闹事,却需要陛下的支援。

这不恰恰说明......本国公的能力,强于那帮小屁孩,啊呸,谁稀罕跟他们比,是强于李绩。

嗯!

这个可以有。

忍了一天,忍不住了。

杜如晦说了,突厥这次倾巢而出,颉利可汗亲率铁骑十万,兵犯马邑,要找李恪寻仇。

颉利,骁勇善战;突厥兵,凶狠残暴。

来去如风,快如闪电。

善于骑射,最喜突袭。

步卒碰上他们,没有三倍以上的兵力,压根就不是对手。

妹夫,敬爱的皇帝陛下,你带一万人马,跑那去溜达.......这要是出点事,可怎么得了。

大唐新建,经不起折腾呀。

关键是,外甥太小,太上皇还一帮追随者呢!

你没了,你爹当家,谁挡得住啊?

到了那个时候,老子咋整?

爷可是杀过太上皇儿子的人啊。

为了李恪,那个前朝余孽的种,冒这么大的险,你至于嘛?

邀了房玄龄、杜如晦一谈,两人也是深以为然。

杀李建成,都有份啊!

当时就拍了板,尉迟敬德带兵一万,驰援河东道。

剩下的兵马,由长孙无忌暂时统领,拱卫京师。

万一有变,第一时间,拥立李承乾继位,以防李渊死灰复燃。

三个人忙活了一宿,才把细节整理出来。

长孙无忌这才长长的舒了口气,捏着胡须摇头道。

“大事定矣!”

三个人相视一笑。

房玄龄看了看天色,道:“二位,天已大亮,咱们也别在这呆着了,赶紧去早朝吧。”

长孙无忌手不离须:“嗯!介时,老夫上奏,请尉迟将军率军北上,驰援陛下。若是有人反对,二位可要帮衬一把啊!”

房玄龄、杜如晦一起拱手:“这是自然,长孙大人放心,为国为家,我二人义不容辞。”

一进朝堂,百官都已列在了两边。

长孙无忌强打精神,昂首阔步走如殿中。

李承乾见舅舅来了,慌忙站了起来,正想欠身行礼。

长孙无忌把手一压:“太子殿下,您奉命监国,便是一国之君,岂可向臣行礼。”

李承乾无奈,只得坐了回去。

太监见人差不多了,扯着脖子喊了声上朝。

长孙无忌一马当先,捧着芴板站到了正中:

“太子殿下,据传,颉利率军十万,兵犯马邑,陛下为保马邑不失,只带一万人马驰援河东,不知此事,可否属实。”

李承乾点了点头。

这事虽然没在朝堂上说,可也不是什么秘密呀,长安城满大街都知道,需要再问嘛?

“确实如此!不过,父皇去时,并不知颉利南下,只是因突利灭了霫部,怕那突利趁机发难,这才引兵北上。赵国公此时问及此事,可是有何不妥?”

“大大的不妥!”长孙无忌挂着一脸的肃然,用力甩了一下长袖:“突厥凶猛,人所共知,即便兵力相当,我大唐士卒也难与之匹敌。今陛下不顾众寡悬殊,只率一万人马冒险出击,实在是........让人担心啊!”

李承乾听了,不由得一阵心慌。

是啊!父皇去的时候,就一个突利,满打满算,也就三五万人。

若是父皇会和李绩,聚河东人马死守雁门与之对抗,或许还有一丝胜利的机会。

只是.......父皇刚走不久,就来了军报。

那颉利,竟也率兵南下,与那突利沉瀣一气,屯兵霫部,其军已过十万,其意昭然若揭。

与之相比,父皇那点人马.......是少了点哈。

“舅舅,这便如何是好?”

长孙无忌眯着眼睛捏着胡须,做沉吟状默然许久,方才缓缓答道:

“此次罗艺谋反,突厥犯境,前后相隔,不过三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