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回来了(1 / 2)
“英国公!”
驿卒回答的很干脆。
“我们头说的明白,这是英国公专门交代的信件,得快。”
心有余悸的朝殿外看了一眼:“我怕耽误事,拿了信就往长安跑,一路上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
“李绩!”
长孙无忌皱起了眉头。
怪不得来的是驿卒不是内侍,原来这信,是李绩派人送来的。
可是,为什么呢?
陛下的信,何时用过驿卒啊,不都是内侍吗?
难道?
一个不好的念头,从心中猛的窜上了头顶。
崩了。
但是,马上这个念头便被打消了。
李绩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压住这种消息啊!
“可曾听到什么传言?”
“没有!”
驿卒用力摇了摇脑袋,而后,好似想起了什么:
“只是听说,英国公打了败仗,死了许多兄弟,来的时候,太原城内,好多人在哭。”
卧槽!
真相了。
殿内几位的心,凉了半截。
就这,还大胜突厥,可拉倒吧!
杜如晦沉着脸拧着头,低声喝道:
“可知折了多少人马?”
驿卒道:“只听说,折了大半,具体多少,小的也不知道。”用力抓了抓脑袋,又补充道:“前两日,太原城内,哭声震天,恐怕,少不了。”
这是,惨败啊!
陛下,非死即伤......
杜如晦在心里哀嚎了一声,抽着气,猛的扬了几下头,一翻眼皮,往后就倒。
唬的房玄龄连忙把他扶住:“克明兄,克明兄,你这是怎么了?”
长孙无忌顾不得杜如晦,咬牙问道:“你来时,那李绩在何处?”
驿卒见杜如晦倒在了地上,心中立时升起了一丝恐惧。
干咽了口吐沫,努力的回忆了回忆,小心翼翼的回道:
“听我们头说,信是从在雁门关送到太原的。想来,英国公应该在雁门关吧。”
‘呼!’
驿卒话音刚落,杜如晦突然长长的吐了口气,悠悠的醒转了过来。
人中处,一道深深的指甲印。
颜色,发紫。
看样子,是掐的不轻。
用力喘息了几下,方才颤颤悠悠的开了口:
“玄龄兄,玄龄兄,快想办法,快想办法,陛下,危矣啊!”
房玄龄哭丧着脸,泪珠子只在眼眶中打转:“克明兄,陛下走时,把朝堂交给了我们,这是何等的信任。现在正是风雨飘摇之时,你可一定要挺住啊!否则,就是九泉之下,也没脸见陛下啊!”
李承乾听的脸直抽抽。
不是打赢了吗?
怎么转眼,都跟死了爹一样?
伸手一扯长孙无忌:“舅舅,你们这是?”
长孙无忌恍然一惊。
对哦!
现在可不是哭的时候。
脸一沉:“房大人、杜大人,陛下情况不明,我等身为朝廷重臣,一定要稳住。我意,令尉迟敬德立即北上,扼守龙门关,卡死河东道至京畿之咽喉,以防不测。长安城内,外宽内紧,严格宵禁,”眼朝宫内一扫:
“防止别有用心之人趁机发难,二位意下如何?”
长孙无忌剑指何人,房玄龄、杜如晦是心知肚明。
太上皇,李渊呗!
人家虽然退位,可还称着朕呢。
儿子挂了,孙子太小,牺牲牺牲晚年,再辛苦一下,出来溜达溜达,掌控一下全局,那是顺理成章的事......
到了那时,自己这帮人,恐怕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呀。
眼睛,一齐朝李承乾看了过去。
太子再小,他也是李二的儿子啊!
帮他爹砍他大伯,是功是过,总分得清的。
总比让李渊.......杜如晦猛的打了激灵,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噌’的一声窜了起来:“赵国公言之有理,请速行之。”
房玄龄把拳一抱:“如此,就拜托赵国公了。”
长孙无忌挂着一脸的不情愿,恨恨的甩了甩袖子:“唉!陛下啊!你说你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跑到边关逞什么能啊!等微臣几天,又能如何。”
房玄龄、杜如晦相对摇头:“是啊,是啊!若是晚走几日,有赵国公在,必不至如此啊!现在,我们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了!”
.............
尉迟敬德很懵逼。
到家刚喝了口水,还没来得及跟两位夫人诉一诉离别之苦,就接到了命令。
率军一万,驻守龙门,无朝廷旨意,任何人不得入关。
带兵北上,这事尉迟敬德倒是知道。
朝堂上商量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