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杨温当斩(1 / 2)
以工代赈?
大臣们怒了。
特别是户部。
虽说他们也知道这样好一些。
可是......赈济一万石粮食和付一万石粮食,那可是天差地别的两码事。
赈济是送,是朝廷白给,塞兜里点没人在意。
你们家该送一斤,送给你八两,好意思找那二两啊!白送的耶,怎么那么不知道感恩呢!
干活给工钱就不一样了。
老子的粮食,是做工挣的,凭什么少给二两啊?
找事是吧!
爷都快饿死了爷怕谁?
告你个挨千刀的。
人一多.......不出事才有鬼。
说白了,就是工钱没法贪,起码不能贪的那么明显。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呀!”
杨温第一个站了出来。
开玩笑,过手三分利,户部是第一手,你们把赈济变成了工钱,爷的户部喝西北风去呀。
“遇灾而赈,乃是惯例!为的是让百姓沐浴皇恩,百姓们早已习惯了如此,突然改成用工领粮,这可是要出大乱子的。”
“是啊是啊!”
岑文本不失时机的站了出来。
他是秘书省的主官,这事本来跟他没啥关系。
可是,牵扯到李恪,事情就不一样了。
晋王英武,晋王果敢,晋王胜过太子多矣.......
这么得罪人的活,让他干。
这不是把晋王往火坑里推嘛!
要知道,晋王本来就是不受待见的皇子,再断断财路。
这特么谁的主意呀!
“陛下,百姓遭灾,早已饥寒交迫,给他们粮食都未必有力气去领,何况是做工。这个办法听着不错,可太过于想当然,会出大事情的。”
长孙无忌心里跟明镜一样。
这事不好折腾。
也知道杨温和岑文本想的啥。
所以,他才是最难的。
不帮他们俩说话吧,大臣们那边说不过去。
帮他们说话吧,李恪就掉不到坑里去。
几次话到嘴边,都硬生生憋了回去。
木办法,怎么表态都没好处啊!
不能急,得掂量掂量。
相比于长孙无忌,房玄龄倒是干脆了许多,手一拱:
“陛下,以臣之见,此事可行,却不能操之过急。但凡灾荒,灾民动辄十数万数十万,一个不慎就会酿成大祸,须慎之又慎啊!”
杜如晦紧随其后:“是啊陛下,操之过急,恐怕会事与愿违啊!”
李二开了半天会,竟然一个答应的也没有,心里不由得有些着急。
宋祖鹤那个小屁孩跟朕说的啥来着。
怎么听他说的时候,那么理直气壮捏。
缓缓的点了点头:“此事确是朕心急了,若不然......”
“陛下!”
李二话没说完,一声断喝传进了耳中。
搭眼一看........朕勒个去,魏征。
面色一苦。
这个祖宗不好惹啊!
别人说说也就过去了。
他.......哭丧着脸强打精神道:
“爱卿有话请讲!”
魏征冲着李二拱了拱手。
而后,用极具敌意的眼神,把群臣扫视了一圈,这才咬牙切齿道:
“以臣之见,杨温当斩!”
杨温打了软腿,差点没一个趔趄坐地上。
倒不是他胆子小,实在是他的身份有些特殊,当真经不起弹劾。
老杨家的部队.......本来就很受猜忌的。
更何况,弹劾自己的是出了名的咬住不放。
“魏大人,老夫并未得罪于你,你为何......”
李二也是一脸的懵逼。
商量事而已,怎么就扯到刀子上去了。
“爱卿,你?”
魏征又一拱手:“陛下,以工代赈,下可救黎民百姓,上可省朝廷支出,乃是利国利民之事。杨温身为户部侍郎,掌管天下财赋,岂会不知其中道理。
如此好事,他本应极力赞成,促成此事。不曾想,他竟为一己之私,竭力反对,真不知是何肺肠。臣请陛下,核查杨温家产,若有贪腐事,请斩之以谢天下。”
杨温急的直跺脚:“魏大人,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啊!老夫一向清正廉洁不贪财货,你可不要污蔑老夫啊!”
“魏大人,过了过了!”
房玄龄看不下去了。
但凡当了官的,谁还不弄点私产。
若是反对就查查,朝堂还不得空了啊!
“杨大人此举,不过是怕灾民体弱无力,干不得活!是爱民不是害民,你何必如此刻薄。”
杜如晦帮腔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