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选种(3 / 4)

加入书签

,便同胤祺说道:“你先同李正敏和章如南一起研究一下这洋芋该如何种植,稍后就由章如南带到丰泽园种下来。”

“儿臣遵命。”胤祺说道。

结果康熙走出两步,又停下来了脚步,“你那《洋芋观察日记》让晋喜帮你誊抄一下。”

不然,他怕自己的两位臣子根本看不懂。

知道汗阿玛在说自己的笔记难看,胤祺气成河豚,哼哼两声,去了暖阁。

等到胤祺离开了,康熙忽而开口,语气平淡道:“朕前两天收到了一封奏折,说郭琇之祖父乃是明朝御史黄总昌家中的奴才,你父亲郭景昌原名郭尔标,为乱党,伏法被诛,可有此事?”

康熙最为痛恨的便是与前朝牵扯不清,这话无异于把刀架在了郭琇的脖子上。

这话听在郭琇耳中如同平地惊雷,吓得郭琇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赶紧道:“臣祖父乃因尔标之乱惨死,言臣为其后人者,居心叵测,是罗织罪名于臣。”

“朕明了。”康熙点头,坐下来,“来说说,今日进宫所为何事?”

“臣要参奏江宁按察使高成爵对罪人赵炯纵而不缉。”郭琇将手中折子交由梁九功。

折子上言:郭琇任吴江县令期间,县丞赵炯监管仓贮,侵贪漕米两千三百石,直到仓贮署印移交新任官员张绮梅,此事才败露于人前。

然而此时,郭琇已经调离吴江,赵炯也畏罪潜逃,不知所踪。

郭琇派人分次购买了两千三百石漕米,如数还给粮仓,而后,分别写信给了新任知县和按察使高承爵,恳请两人通令各州县缉拿赵炯归案,然而已经一年,并未有任何的结果。

康熙一目十行看完后,将折子丢到桌上,“郭琇,你可真会给朕找麻烦啊。”

“臣知罪,臣于任上竟然不知此等大事,有查察疏忽之过,臣恳请皇上降罪。”郭琇磕头恳请道。

康熙从座位上起身,走到郭琇面前,恨铁不成钢道:“朕深信于你,而你呢,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朕的脸,你让朕如何说你好?。”

“臣知罪。”郭琇连连磕头说道。

“此事你也知?”康熙背着手看向汤斌。

“臣听闻有人在调查吴江之事,便问了郭琇,方才知道此事。”汤斌拱手说道,先下手为强也是他们商议之后的政策,故而今日来面见皇上。

康熙踱了几步,忽而笑道:“算你们分得清轻重,先来找朕说,否则这事情撂到朝堂之上,朕必然保不住你们。”

“臣多谢皇上。”郭琇说道。

“起来吧。”康熙说道,叹了口气,“朕记得,高成爵与高士奇是同宗?”

“是,此人亦是明珠之侄婿。”郭琇把其中的关系摸得门清。

“啊,明珠。”康熙啧了一声,看向两人,“你在吴江担任县令之时便与之不合了吧。”

“臣当时乃是一方小员,地位微末,与明珠素无来往,算不上不合。”

他的确是和明珠谈不上不合。

但是杨捷与前江宁巡抚余国柱通过行贿明珠给他下了不少的绊子,这倒是事实,不过皇上未必愿意听,他便也不说了。

康熙闻言,甚是欣慰,好在郭琇没有因受信任,就搬弄是非,“郭琇啊,朕知你两袖清风一身傲骨,但是在朝为官,水至清则无鱼啊,人要能屈能伸。”

“皇上此言,臣有疑义。”郭琇拱手说道。

康熙无语,刚刚说什么来着,他这话音刚落就被辩驳了?

“你有何疑义?”康熙转过身问道。

“臣在吴江之时,曾旁观农事,但凡有鱼,水则明净清澈,而污浊泥水,则虾蟹横行。”郭琇说道。

“臣还听闻这清水之鱼落入浊水之潭,要不一死,要不合污。”汤斌也跟着说道。

康熙挑眉,意味深长地看了两人一眼,“朕就该派你们去养鱼。”

汤斌拱手道:“奉皇上之名养鱼,也当竭尽全力。”

“罢了,说说此事如何解决吧。”康熙没有接话,继续说道,“你们想怎么办?”

郭琇先是看了汤斌一眼,这才道:“臣想先书信一封,询问高承爵,他必然不会回臣的书信,臣便借此当朝参奏他。”

“何必如此麻烦,你直接参奏吧?”康熙看看案桌,“哦,你已经参奏了,那朕便去问问什么情况。”

郭琇余光看了汤斌一眼,赶紧谢恩。

把事情解决了,两人出了乾清宫,汤斌便小声道:“你是疯了吗?竟然说水浑水清之事。”

“你不也附和了吗?”郭琇笑道。

“你话都铺垫了,我定然是要说的。”汤斌神色松懈了一下。

“您说的果然没错,皇上并不打算放弃明珠。”郭琇说道,真要是放弃了,就该同意郭琇在朝廷上将这个事情捅出来。

“那你还非要问一次?”汤斌对着郭琇翻了个白眼,早就说了皇上不希望一家独大,下一个倒霉的肯定就是索额图。

“您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