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七百二十七章 撤藩灭吴(1 / 2)

加入书签

西南之乱,兜兜转转,症结的源头还是西南王吴氏。

正如秦昊先前所说,不除吴氏,西南难平!

可大臣们的脸色,却恐慌到了极点,身体瑟瑟发抖。

要知道。

皇上说的不是削藩,不是限制吴氏在西南的权力。

也就是说。

哪怕是吴氏,愿意交出手中的权力,只保留爵位,进京被圈养起来,当一个赋闲王爷,也是不可能的。

皇上说的很清楚。

是撤藩,是灭吴!

西南王吴氏,只有死路一条!

问题是。

西南王又不是傻子,难道还能坐以待毙,引颈自戮不成?

要知道。

吴氏在西南,盘踞三百年,不仅有自己的军队,跟地方的土司,也有极深的关系。

盘根错节,犹如苍天巨木!

皇上要除吴氏。

一旦消息泄露出去,吴氏必反!

除此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

皇上要撤藩灭吴,用什么理由呢?

吴氏在大夏开国之初,就是一字并肩王,被大夏先祖赏赐丹书铁券,免死金牌。

只要吴氏不犯下叛国谋逆的弥天大罪,无论犯下其他任何罪行,都可以免受刑罚!

至多,也就是皇帝呵斥几声,命吴氏自省。

也就是说。

皇上手中,除

非抓住吴氏叛逆的证据。

否则,绝不能动吴氏一根汗毛!

若是皇上一意孤行,编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要铲除吴氏。

其实,根本不需要吴氏自己叫冤,天下人就会纷纷站出来,为吴氏鸣不平!

还有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也都会站出来反对!

削藩,朝野必定动荡!

当年皇上灭北莽、南楚、西蜀的时候,就是如此。

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无心政务,导致朝政一团乱麻,百姓也是怨声载道。

这一次。

皇上又要灭西南王吴氏。

要知道,吴氏跟朝中大臣,世家豪门,都有着极深的联系。

难道,当年的情况,又要重演?

总而言之。

皇上要灭吴氏,实在是困难重重。

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秦昊挥挥手,道:“朕今日宣你们过来,只是知会你们一声!让你们有心理准备!”

“你们退下吧!”

大臣们对视一眼,躬身退下。

皇上办事,从来都是这样。

先召开小朝会,叫内阁大臣们来御书房,先商议一番,吹一吹风。

等到时机成熟,皇上再召开大朝会,在朝堂之上,与百官商议。

最后,事情才会定下来。

皇上要灭西南王,必定要

动刀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草、银饷,最后是军队。

这些东西想要调动,没有几个月的时间准备,是绝不可能做到的。

因此。

皇上放出口风,大概率也是说说而已,想要敲打敲打吴氏,使其收敛一点。

毕竟。

堂堂一字并肩王,岂是说灭就灭的?

大臣们离去之后,御书房内只剩下秦昊和静公公两人。

“大伴。”

秦昊挥手,将静公公召到近前,道:“朕要灭吴氏,难吗?”

静公公眉头紧皱,思索片刻道:“万岁爷要征伐西南,困难重重!就连内阁大臣,全都是万岁爷的心腹,也没人同意!”

“皇上若是将此事,拿到朝堂上商议,大臣们必定是哭爹喊娘,以生死相胁!”

“而且,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不久之后,皇上要灭吴氏的消息,就会传出去。”

“一旦打草惊蛇,吴氏有了提防,到时候想要灭吴,只怕是难比登天!”

秦昊颔首,眸光闪烁:“确实!西南顽疾,由来已久,犹如跗骨之蛆,令朕心烦!”

“若是平定西南容易,当年朕就趁势将其铲除,还能等到今天?”

“那你认为,朕当怎么办呢?”

静公公看到秦昊

眼眸中闪烁的厉芒,心中一颤,猛然明白过来:“万岁爷,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快刀斩乱麻!”

“趁着吴氏还没有提防,就派人将其铲除!”

秦昊笑望着静公公,道:“那么,朕派谁去合适呢?”

静公公不急思索:“自然是锦衣卫!”

这种脏活,只有锦衣卫和东厂适合干。

只不过,东厂的活动范围,主要是京师。

而锦衣卫却是缇骑天下,势力遍布五湖四海。

更重要的是。

锦衣卫本质上是一支军队,而且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

当年。

锦衣卫连战连捷,屡建大功,其功勋卓越,声势不在虎豹骑和神机营之下。

唯有锦衣卫,能够以雷霆之势,趁着西南王不备,将其全家诛杀,永绝后患!

秦昊点了点头,感慨道:“朕也认为,锦衣卫是最佳人选!不过,西南王也不是省油的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