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香港的未来(下)(1 / 3)

加入书签

一路的打压。一路做空。美国与西方政府因为自身的问題及需要。根本沒有反抗。直到将石油的价格打到了30多美元的地步。华夏政府才配合西方。出台了经济刺激计划。石油价格才逐步反弹。而此时的李宁商不仅将损失都弥补了回來。并且再次获得了巨额收益。

经济是李宁商的基础。是其坐稳亚足联主席位置的保障。在足球事业步入稳定期之后。李宁商便重新将精力放回了经济领域。经过短暂的经济刺激之后。全球的经济仿佛即将走出金融危机的境地。

从澳大利亚开始。各国逐渐抛弃了宽松的经济政策。纷纷通过加息、升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市场的流通性。许多国家因为之前的宽松。造成了巨大的通货膨胀。这点在华夏尤为明显。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成倍的增长。生活压力迅速加大。虽然政府方面通过涨工资的方法。期望缓解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矛盾。但显然效果不明显。

不过李宁商一直将自己的目光放在美国政府的身上。作为世界上金融领域的老大。美国政府却一直沒有放弃宽松政策。虽然其的股票早早的便回到了金融危机之前的指数。甚至还有所突破。

但美国政府的政策却沒有改变。这说明什么。这只能说明美国政府并不认为金融危机已经过去。经济的再次衰退必将再次來临。

作为美国政府的智囊。高盛出产了数任美国的财政部长。在之前的次贷危机中。高盛不仅毫发无损。甚至在之后公布的财务报表中。其在危机的几个财年中还有高额盈利。这一次。李宁商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向自己的团队下达了收缩的命令之后。李宁商如同猎豹一般。静静的等待着金融危机的再次席卷。

香港是亚洲的金融中心。虽然由于华夏政府的政策。这个中心正悄悄的向内地的上海转移。但就信息渠道而言。香港还是要好于内地。此时就在李宁商的办公室内。金融团队的幕僚都坐在了李宁商的身边。

“从美国目前的失业率等方面看。其的经济并沒有走出向好的趋势。其股市的回暖都是政府引导及大财团需求的结果。中低层的人民。生活正逐步的下滑。社会矛盾亦在不断的激化。就我们的了解。在其的互联网世界中。正有人煽动发起包围华尔街这样的行动。奥巴马政府必须采取行动。否则其的连任将成为泡影。”幕僚长汇报道。

“他们的方向会是哪里。”李宁商问道。

“华夏这两年扩张的厉害。通过私人企业收购了不少海外企业。但其的经济结构并沒有被破坏。而且外汇储备丰厚。美国会限制。但不会把矛头指向华夏。剩下來够级别、能够成为美国敌手的只有欧盟最合适。上次的次贷危机。欧盟的损失显然更大。高盛手中大部分的CBO合同都卖到了德意志等欧盟银行的手中了。”

“你们认为美国会从什么方向开始自己的进攻。”

“要转移老百姓的视线。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老百姓。虽然你们现在过的不好。但有更多的人。过的比你们更不好。美国政府一定会在这方面布局。”

“那你们准备做些什么事情混水摸鱼呢。”李宁商笑问道。

“前次的金融风暴让各国的银行业受创严重。市值大幅缩水。甚至有些已经在破产的边缘。美国政府一直提防着我们不让我们进入其的金融领域。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提出收购美国的银行。相信他们应该会考虑让我们进入的。毕竟这也是帮他们自己。只要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美国政府开始对金融企业的资金支持开始吃力。就是我们介入的最好时机。”

“就这么办。不过别碰那些大型的敏感银行。从地方银行收购开始。积少成多。到时将所有银行重组合并。我们再杀回国内。在华夏开展银行业务才是最有搞头的。”

在场所有人都会心的笑了起來。在华夏已经发生了多起模仿国外公司做法。在国内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反将国外公司收购的事例了。

“华夏政府方面我们是不是要提醒一下。”智囊团内有人提醒道。李宁商的富有。自己的运气与努力是一方面。但每次关键的节点上。都是得到华夏政府的援助的。而且现在李宁商亦有太多的事业。是依靠华夏国内发展的。在华夏政府的眼中。李宁商不仅仅是足球方面的代言人、操盘手。更是金融领域的先锋与智囊。

房间内瞬间安静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停留在了李宁商的身上。

这是一个比较难于选择的问題。在次级贷引起的经济危机的初期。华夏政府为了救市。放出了四万亿的盘子。此举在目前看來不能说是完全的失败。但也应算是一大败笔。

当时重点发展的高铁项目现在问題多多。目前除了已经修建好或者已经在建的项目。其他的未开建都已经被叫停。原铁道部长都因为贪污等问題已经下台了。而放出的贷款。绝大多数并沒有被贷款企业拿去巩固发展自己的事业。而是更多的用在了房地产与股票行业。

一方面。推高的房价让老百姓怨声载道。而另一方面。股市行情倒是被拉高了。但大部分的钱。都流入到了少部分人手里。这些在李宁商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