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三国探秘启新程(1 / 1)

加入书签

在互市之事渐趋平稳之后,一日早朝,封德彝那老家伙又把“严刑峻法”的“霸道治国”论调搬了出来,还直愣愣地问李世民:“陛下,如今也该定个正式国策了吧,是用魏征那老小子主张的‘王道仁政’,还是咱这能立竿见影的‘霸道治国’?”

想当年,李世民刚登基那会,就为这施政方针跟臣子们争得脸红脖子粗。

魏征成天扯着嗓子喊“王道仁政”,说什么大乱之后百姓就盼着太平日子,给点阳光就灿烂,稍微教化一下就能天下大治,那模样仿佛已经看到大唐子民个个都成了道德楷模。

封德彝呢,也不甘示弱,拍着胸脯强调“霸道治国”,好似只要严刑峻法一上,大唐就能立马威震四海。

可谁能料到,这还没等争出个结果,突厥跟约好了似的杀过来,紧接着又是雪灾肆虐,随后互市的筹备与推行忙得人仰马翻,这国策之事就这么耽搁了下来。

眼下,封德彝瞅着时机已到,又开始撺掇李世民做决定。

李世民下朝后,特意把付湛离、长孙无忌、李靖、房玄龄和杜如晦给留了下来,一群人围着御书房开始讨论。

长孙无忌率先开口:“陛下,臣以为魏征大人的‘王道仁政’虽好,可如今这世道人心复杂,若一味宽仁,恐难以管束。”

房玄龄却摇着脑袋反驳:“长孙大人此言差矣,百姓久经战乱,最需的便是休养生息,仁政恰似春风化雨,能润人心扉。”

杜如晦也跟着点头:“房大人说得在理,严刑峻法或可收一时之效,然长治久安还得靠仁政感化。”

李靖则皱着眉头若有所思:“陛下,臣在军中,深知纪律之要,但治国与治军毕竟不同,这其中分寸,实难拿捏。”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唯有付湛离跟个没事人似的,靠在椅子上一言不发,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天花板,不知道在琢磨啥。

大伙吵了半天,发现这付湛离跟个闷葫芦似的,都觉得奇怪。

李世民倒是不奇怪,这平日里国师的主意不少,不过李世民也发现了,付湛离就像个锯了嘴的葫芦,得敲一敲才说出来。

于是便开口问道:“国师,你觉得呢?”

这一问,可把付湛离从自己的小世界里拉了回来。他心里正琢磨着系统这时候会不会冒出来搞点事情,嘿,还真就弹出个任务来。付湛离一瞧,乐了,这系统还真会挑时候。

只见任务栏里写着:【感知到李世民正在做重要决策,请宿主选择穿越的位面。1 商鞅变法 2 春秋战国孟子时期 3 三国时期】

付湛离心里嘀咕着:“商鞅变法那是出了名的激进,春秋战国孟子时期又是满脑子的仁义道德,这三国时期嘛,倒是有不少传奇故事可以借鉴。”

想着想着,他就选了三国时期,然后随手一点发布任务。

付湛离清了清嗓子,看着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陛下,您说这纸上谈兵有啥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不咱去试试看?”

众人一听,有的人期待,有的人懵圈。

李靖心里想着这是啥意思?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见放在李世民案上的帝王书像是被施了魔法,自动翻开,一道金光闪过,显现出几个大字:【三国时期——兴复大汉】

这是他自己加的,以前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在想,如果李世民穿越到了《三国演义》里面,李世民又该如何兴复汉朝。

李靖瞪大了眼睛,惊讶道:“陛下、长孙大人这……这是何意?

长孙无忌耸耸肩:“李靖将军,别慌,这就是国师的本事……嗯,可以这么说,国师是仙人。”

付湛离笑着对李世民说道:“咱去三国时期看看不同治国之策的效果,回来再定国策,岂不是更稳妥?”

李世民倒是来了兴趣,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想法。不过我得先去和皇后交代一些事情,以及写封微服私访的手令。”

付湛离点头应下。

李靖一脸严肃地说:“陛下,此去三国,危险重重,臣愿率精兵护卫陛下左右。”

付湛离连忙摆手:“李将军,精兵就不必了,怕是会改变历史进程,不妥不妥。在小世界里如果有生命危险,会全须全尾的送回大唐,一点伤都没有。悄悄去,低调行事,方能达成目的。”

李世民哈哈一笑:“诸位爱卿不必担忧,朕相信国师,况且这是为了大唐的长远之计,冒险一试又何妨?朕倒想看看这三国时期的治国之道能给朕带来什么启示。”

众人见李世民心意已决,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李世民站起身来,整了整衣冠,豪迈地说:“朕此去三国,定要好好探究一番,为大唐寻得最佳国策。国师,咱们出发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