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波澜起(2 / 2)
帝,蔡确过不去;她没想过做皇帝,蔡确更是过不去,你这是欺负我一个寡妇?!
乌台诗案后的苏轼,在文章方面其实有点收笔,一旦大家把文字作为这种相互攻讦的武器,你写得多错得就多,大宋朝不杀士子在这点上走了歧路,应该是不能以言获罪。
士子犯了不该犯的事可以杀,但恰恰不应该是因为言语被杀。本来大家玩得就是政治,意见肯定千差万别,仅仅因为说了什么,你就砍了人家,那大家以后都不要说了。
何况就吴处厚的奏章来说,这种牵强附会就太虚无缥缈,你非得把事这么引申,别人会没事找事故意引申写首这种诗?蔡确又不是小孩子了。吴处厚敢上这么上奏章又恰恰知道,政事堂上的大佬们不能说他错了,这已经是个立场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他给了旧党一个机会,将新党全部放翻的机会。蔡确是走了,很多位置还是新党的呢,总得给人让路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