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第二次清缅战争连续失败,康熙皇帝心态有点炸(1 / 3)

加入书签

在刘邦的身边,刘恒也是一脸的不敢置信。  “这种兵家必争之地,只有五百人镇守?大清的云贵绿营兵不是超过了一万人吗?”  刘邦重重地哼了一声,道:  “何止一万人?忘了还有当地投降的土司吗,土司肯定也是有一些军队的,加起来怎么也有一万五甚至两万人了。”  刘恒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  即便是按照最低数字一万五来算,仅仅用五百人来镇守这么一个战略要地也是非常离谱的行为了。  “这个新云贵总督杨应琚,似乎也不太会打仗啊。”  听着刘恒的吐槽,刘邦一声冷笑。  “打仗这种东西,那可不是后世文官随随便便就玩得转的。”  “你像咱们这个时代,老萧老曹都不是纯粹的文官,多多少少还有武人属性,都没办法很好的领兵作战,更何况是这个姓杨的不知道从哪块石头里面蹦出来的小子?”  东汉世界之中,坐在皇位上的刘秀缓缓摇头。  “这般兵家必争之地,任何将领都应该派一支数量足够并且精锐的部队牢牢占据。”  “杨应琚竟然只派了五百人,实在是不应该啊。”  宋弘沉吟片刻,道:  “或许这个杨应琚在周围布置了足够的友军,那还是说得过去的。”  刘秀笑呵呵地摇头:  “并非如此。从地图来看,新街是最方便顺流而下攻打缅甸阿瓦城的出发点。”  “任何一个合格的指挥官,在掌控了新街之后都会立刻在此地集结所有主力,接着一路顺流而下发动进攻。”  “所以在新街这个地方,清军本该集中至少一万人的军队,才是合格的应对。”  宋弘闻言,不由哑然。  一万人和五百人,这差距确实是过大了。  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摇了摇头。  “这是打的什么仗?”  “兵家必争之地,竟然只派了不到半成的部队进行防守,简直就是不把敌人当人看了。”  杨勇也是看得一愣一愣的,下意识地开口:  “父皇,如果是您的话,会派到新街多少人马?”  隋文帝笑了笑,道:  “若是还有一条其他的路线,那朕会派五千兵马从新街出发南下进攻阿瓦城。”  “若是只有新街这条路线,那朕会集结所有兵力在新街,一路沿河正面出击。”  杨勇点了点头,这确实很符合父皇的风格。  在消灭南陈的时候,隋朝大军也是以长江作为突破口,贺若弼、韩擒虎两支兵马的行动都和掌控长江息息相关。  杨勇想到这里,情不自禁地抬头看了一眼金幕。  很显然,这个大清云贵总督杨应琚,他的水平比父皇差了不知道多少!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效忠于缅甸的洛卓土司配合下,缅军很快就击溃了投降大清的木邦土司,让新街的东、西、南三面都暴露在了缅军的兵锋之下。】  【然而此时,大清云贵总督杨应琚却依旧没有把缅军当一回事,他仅仅派出了永顺都司刘天佑率领四百多绿营兵支援新街,新街的兵力依旧不到一千人。】  【从九月七日刘天佑抵达,到九月二十四日三千缅军精锐正式发动进攻,整整十七天内,新街多次向杨应琚告急,却没有获得任何新的援军。】  画面一转,无数缅军士兵乘坐小船逆流而上,在新街下游附近靠岸,随后举着火枪,开始对新街发动冲锋。  新街之中,清军同样也举着火枪,警惕地注视着外面的敌军。  砰砰砰!  依旧还是缅军的士兵凭借着射程的优势开火。  又过了好一会,等缅军士兵往前进了一段距离,清军士兵才终于密集地开火了。  十几名缅军士兵随之倒下。  在一番激烈地交战后,一名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缅军将军叽哩哇啦地大喊起来。  “后退,在他们打不到我们的地方开火!”  “派小部队分散进攻!”  很快,战场的局面又发生了变化。  缅军大部分的士兵们凭借着射程优势,对新街之中的清军展开了压制。  一小部分的士兵则犹如猿猴一般灵敏地在山林和各种木屋之中奔跑跳动着,尝试发动冲锋。  这种战法,立刻就打的新街之中的清军十分狼狈。  刘天佑躲在一座木屋的背后,刚刚一探头,立刻就看到对面几道火光一闪。  刘天佑赶忙缩回脑袋,紧接着几颗弹丸砰砰地打在了刘天佑的藏身处附近。  刘天佑气的破口大骂。  “这些个缅甸猴子,究竟哪里弄来这么好的火枪?”  在刘天佑身旁,赵弘榜脸色同样难看,低声开口:  “刘大人,这样打下去不是个办法,猴子们的火枪比我们强,人比我们多,我们根本守不住啊。”  “不如等夜里咱们直接撤退回铁壁关吧。”  刘天佑迟疑片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坚毅表情。  “我们只需在此多坚守几日,杨总督就会派援军前来支援,到时候这些猴子全都得死!”  赵弘榜欲言又止,只能点头道:  “好,那我们就继续打!”于是清军继续被缅军的火枪压得抬不起头来。  缅军则凭借着火力和射程的优势,一步步地蚕食着新街阵地,朝着新街内部推进。  这一幕,让金幕面前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心中都颇为不爽。  汉初世界之中,刘邦躺在营帐中,享受着两名匈奴女子的按摩。  和那些饱经风霜,二十岁样貌已经堪比五十岁的普通匈奴女子不同,这两名匈奴女子肤色白皙,身材颇为标致。  她们是右贤王的正妻和刚刚纳的小妾,按照匈奴话叫做“阏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