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扶苏见证大秦改变,刘邦威逼萧何(1 / 4)
扶苏闻言,胸有成竹地开口。 “父皇,当然靠的就是大秦的法家制度!” “您之前不是告诉过儿臣,法家制度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动员整个国家力量的制度。” “儿臣看了这么多篇视频,还是觉得大秦才是历朝历代对基层控制得最强的王朝。” “只要以大秦诸多法家官吏为基础去推行制度,儿臣认为一定是可以成功的!” 秦始皇看着扶苏,欣慰的笑了。 “你确实悟了,扶苏。” “其实啊,这些年来,看了这么多部视频,朕心中也改变了不少之前的想法。” 扶苏略带好奇,非常捧场地询问道: “不知父皇如今是什么样的想法呢?” 秦始皇摸着已经开始发白的胡须,笑呵呵地开口。 “那就是关于儒家的想法。” “以前,朕觉得儒家只是一群卖弄嘴皮子的家伙,除了擅长蛊惑人心之外一无是处!” “但现在朕的想法是——” “儒家,擅长教化,短于治理。” “法家,擅长治理,短于教化。” 扶苏若有所思,很快就跟上了秦始皇的思路。 “所以父皇觉得,之前胡亥的盘点视频,也有法家不擅长教化的因素在吗?” 秦始皇嗯了一声,道: “其实这些年,朕已经让人在大秦之中某些地方,尝试用儒家的教化之道来让原先六国的民众消除对大秦的敌意,提升大秦的认同感了。” 扶苏立刻回忆起一路上的风土人情,一拍大腿。 “父皇说的是邯郸和陶邑?” 经过这两座城市的时候,扶苏能明显感觉到,当地民众对大秦那种潜藏在心中的敌意已经淡去不少。 秦始皇哈哈一笑,道: “这两座城池确实都是……嗯,用金幕的话来说,第一批试点名单中的。” “但真正第一座试点的城市,你知道是哪里吗?” 扶苏闻言,下意识心想,这我哪知道? 但马上,扶苏回过神来,惊讶地看着秦始皇。 “莫非……就是临淄?” 秦始皇哈哈大笑,表情极为愉悦。 “没错,就是临淄,这座儒家的大本营!” 儒家,起源于鲁国,曲阜是每一名儒家士子心中的圣地。 但要说到真正的发扬光大,还得是齐国都城临淄。 或者再明确一点,是临淄城稷门外的稷下学宫。 孟子、荀子,两位被公认为孔子之后儒家最出色的大儒,都曾经在这里舌战百家,让儒家名扬天下。 秦始皇笑着招手。 “来人啊!” 很快,就有人捧着两套普普通通的贵族男子衣裳走了进来。 扶苏似乎想到什么,看向秦始皇。 秦始皇含笑点头。 “走吧,你随朕白龙鱼服,去看一看这临淄城之中,有多少人还心怀齐国,又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已经是大秦子民!” 扶苏顿时就来了兴致,很快换上衣服。 片刻后,一辆看上去并没有多少特色的普通贵族马车驶出行宫,很快没入了临淄城的车流。 扶苏看着车窗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堵塞导致前进缓慢的车流,忍不住感慨。 “晏子当年出使楚国,曾云: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如今亲眼目睹,果然晏子所言不虚。” 这人潮汹涌的程度,比之大秦都城咸阳都毫不逊色! 秦始皇微微一笑,随口道: “你错了,当年灭国之前的临淄,比现在至少还要繁华一倍以上。” “什么?”扶苏大吃一惊,明显有些不敢置信。 眼前的临淄就已经和咸阳相差无几了,那秦始皇口中之前的临淄,又该是怎么样一种繁华的景象? 突然,扶苏回忆起之前金幕盘点中的一幅画面,脱口而出。 “清明上河图?” 秦始皇微微点头。 “对,临淄的景象,和大宋靖康之变前的汴京相比可能会差一些,但也不会太多。” 汴京,号称人口过百万。 而根据秦国征服齐国之后的统计,临淄的人口在战国末年也已经有了八十万! 但眼下,临淄的人口已经只有五十万左右了。 扶苏大为疑惑,道: “父皇,儿臣怎么记得齐国是和平灭亡的,临淄城应该没遭受战火才对啊。”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灭其他五国都是各种大小战争不断。 最惨烈的必然是魏国都城大梁,直接被王贲引来黄河大水淹没,至今还是一座死城。 唯有在灭齐国的时候一战而定,齐王田建跟相国后胜两人完全没有任何抵抗的勇气,见秦军到来就出城投降了。 没有经历战火,人口怎么会下降得这么快? 秦始皇呵呵一笑,道: “你为何不亲自去问呢?” 扶苏迟疑片刻,很快走下马车。 他进入一家布店之中,这布店的生意很不错,几名伙计忙得团团转。 扶苏见状不由有些茫然。 作为高高在上的大秦太子,从来都只有别人对自己毕恭毕敬的份。 这主动跟别人搭话,扶苏也不会啊。 一个人及时出现,缓解了扶苏的尴尬。 “在下张贾,乃是本店掌柜,不知这位贵客是想要什么货物?” “不瞒您说,只要是不违反大秦规制的布匹,小店应有尽有啊。” 扶苏回过神来,对着张贾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 “掌柜,我不买东西,只是看看。” 张贾掌柜哈哈一笑,非常热情地说道: “您想看什么都可以,要不这样吧,您到后院坐一下,想看什么布料小的让人拿来给您看就是,请吧。” 张贾非常亲热地在前面带路,引着扶苏于后院落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