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不孝的赵构,让历朝皇帝直接发飙了(1 / 2)

加入书签

看着欢喜不已的赵构,前来传信的宦官蓝珪不由露出了非常古怪的表情。  过了好几秒,蓝珪才忍不住对着依旧大笑不止的赵构小心翼翼地说道:  “那个,陛下,那是您的父皇……”  赵构猛然回过神来。  哦,对。  那是朕的亲爹!  亲爹死了……  赵构脸上的表情立刻肉眼可见地垮了下去。  但又没完全垮掉。  他那上扬的嘴角实在是太难压了。  考虑到外面还有几名宰相在等待……  嗯,事实上这份情报就是宰相们交给蓝珪的。  好在蓝珪凭借着从康王府就开始服侍赵构的经验推断出了赵构的反应,执意将宰相们拦在外面,独自将情报送了进来。  不然让宰相们看到赵构这种狂笑的表情,那乐子可就大了。  天家无亲情固然是人人皆知,但最起码的装模作样还是得有吧?  亲爹死了你狂笑,这传出去,大宋皇帝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还能有么。  赵构努力地挤出悲伤的表情,对着蓝珪道:  “大伴,你觉得怎么样?”  蓝珪沉吟半晌,视线最终落在了赵构那依旧上扬的嘴角边上:  “呃……陛下稍候,奴婢让人去弄点姜来。”  ……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也都无语了。  【秦始皇嬴政:坦白说,朕对父皇可能也没太多感情,但朕如果有赵构这种儿子,还是直接掐死算了。】  这句话得到了所有皇帝们的认同。  【汉高祖刘邦:直接洒墙上好了。】  【宋太祖赵匡胤:但凡这赵构真心实意地发动一次北伐,朕恐怕都不会说他。可现在嘛,呵呵。】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真的,赵构怎么不去死呢?】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非常愤怒。  答案也很简单。  他们都是父亲,都有自己的儿子。  而他们的儿子,尤其是那些最有可能成为继承者的儿子们,此刻都在陪着他们一起观看金幕。  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希望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会变成赵构这种样子。  事实上,不仅仅是皇帝。  臣子们也同样愤怒。  哪个臣子不是父亲?  又有哪个臣子希望自己死后,儿子反而狂笑出声,毫无悲戚之情?  赵构的这种表现,所有人都明白是合理的。  但,合理不代表合情!  祖先崇拜,是华夏文明有别于其他宗教文明最显著的特征。  浓缩起来就是一个字——孝。  孝并不是孝顺。加了个顺字,就意味着儿子要对父亲无条件的服从,哪怕是父亲发布最荒谬的命令,儿子也要遵从。  孝顺未必是对的。  但孝……不同。  孝,是婴儿从母体出现于世,毫无任何自保能力时得到了养育,由此而诞生于心的情感。  是每一个人在出生时,最根本,最纯粹的感情。  孝,是走到哪里永远都会怀念的故乡。  何为故乡?  父母所在,即为故乡。  人们怀念的并不是那乡土,怀念的只是那曾经的时光中,在这片乡土上陪伴着自己的那些人。  长辈、亲人、朋友、兄弟姐妹和……父母。  父母或许并不是每个人心中最可靠的人,甚至可能会是有些孩子心中痛恨、厌弃的对象。  但父母就是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生命。  赐予孩子生命,是父母的繁殖本能,也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恩。  人皆有去处,亦有来处。  去处,那是死亡。  来处,便是父母。  父母是生。  因生而爱。  孩子爱着自己的父母,这种爱,就是孝。  孝,永远都是对的。  宋徽宗是一个好色无道,彻头彻尾的昏君。  宋徽宗亏欠整个大宋,甚至亏欠整个华夏。  但对赵构,宋徽宗并无亏欠。  宋徽宗给了这个儿子一出生就无比富贵的命运,给了赵构当时最顶级的教育,在成年后给了赵构终生无忧的生活。  而赵构甚至都不愿意在登基之后,为了拯救这个亲生父亲做出哪怕一次真正的努力尝试。  就连宋徽宗死后,赵构都没有哪怕一滴真诚的泪水流出。  宋徽宗的死其实并没有改变任何事情,但赵构的表现,却是不孝。  赵构不孝。  所以赵构错了。  大错。  特错!  ……  金幕中,视频还在播放着。  【赵构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或者说这是皇族共有的弊病。】  【但不可否认的是,宋徽宗的死对赵构而言的确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巧合的是,正是在得知宋徽宗死讯的这一天,赵构刚刚正式将被张浚举荐的秦桧任命为大宋军方首脑——枢密使。】  【但宋徽宗的死也并非全然就是一件好事,这位昏君以俘虏的身份凄惨地死于北方,让原本已经渐渐遗忘了宋徽宗的大宋臣民们再度想起了这位曾经的大宋正统皇帝。】  【空前的国耻感在大宋从上到下的每一个角落荡漾着,而继位九年却依旧没有将宋徽宗、宋钦宗奉迎回来的赵构无疑成为了众人的抨击对象。】【赵构不得不狼狈地下达罪己诏,同时将“行在”暂时从临安北迁到建康,表达出一种要继续北伐的态度,尽可能地安抚依旧还在效忠大宋的臣民。】  【于此同时,另外一件震惊政坛的大事,也在张浚的推动下开始继续。】  虽然依旧是右相,但因为左相之位空悬,实际已经成为大宋政坛话事人的张浚对着赵构道:  “陛下,刘光世拥兵自重,畏战不前。若不罢此獠之职位,天下群情汹汹,都会冲着朝廷来了!”  赵构闻言心中一动,却是清楚无误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