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赚钱的股票(2 / 2)

加入书签

来也没有那种开拓精神,因此只能逼着他们去炒股。

这么大一笔生意,勋戚自然是吃不下来的,想要吃下来就得贷款,他们只能抛出去赚差价,第一批炒股之人,否则就别想还得起。这股票要是不炒,怎么能够升得起来?

朱常洵满脸微笑,说道:“当然可以,不过这是要定期还款的,最长的贷款也只有三年,所以……”

张维贤想了想,贷了,反正都是日升昌记的钱,就算是赔光了,日升昌记的人还敢来国公府催债不成?

朱纯臣跟张维贤都是一般心思,不过朱常洵却说道:“这些钱也都是乔家苦苦经营得来的,咱们虽然是有爵位的人,却也不能白赚人家的钱不是?股票红利就算是再丰厚,等三年之后,这些钱也是还不上的吧?”

朱纯臣脸上不禁有些尴尬,毕竟刚刚打好了赖账的主意,人家马上就点了出来,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张维贤笑道:“既然王爷都说出来了,还请教王爷有何高论?”

朱常洵笑道:“这股票既然能够买卖,就像是一种商品货物一样,我们经过一定的运作将这种货物的价格给拉上去,到时候再出卖手中的股票,自然就能够大赚一把!而我们公司也可以趁机出卖更多的股票,能从中得到大量的资金,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不知道两位国公意下如何?”

这两位国公怎么能够抵挡这种暴利的诱惑,眼睛都变得金光闪闪了,纷纷点头不止,满口答应。

现在大明朝的金融业也就是给那些佃户贫农放贷而已,收益少而且好的养家丁去上门收债,弄不好还会搞成民变,这种炒股可就高明多了,他们控制着大部分股票,又有公司的掌权人,可以通过内部运作来控制股票价格,这样明摆着作弊只赚不赔的手段,此时却可以大行其道,这就是金融监控还不成熟的好处。

很快在北京日升昌记旁边的大明第一家股票证券交易所就开张了,暂时只有一支股票,好在人数不少,这次两位国公也算是倾家荡产,总算是凑够了一百万两白银,买下了两百股,其他的就只能贷款购买了,而且还带动了一大批勋戚大户购买这些股票。

相比南方的大户,这些北方人在财力上,的确是差远了,南方人可以通过海商盐政,积累大量的钱财,但是北方很少地方有这种机会,就算是晋商,跟蒙古人做点买卖,也难与南方那些海客相比。

两位国公认识的大部分也都是北方的大户,而魏国公徐家是在南方,但是跟那些海商盐商不是一个体系的,并无多大交往,而且此时又有东林党从中作梗,怎么可能来为福王开的交易所捧场?

这个交易所是按照当铺票号的样式设计的,前堂和营业员之间用柜台隔开,柜台上原本是钢铁或是木栏,不过此时都换成了玻璃,留一个洞口,可以让客户与营业员交易。

这个交易所占地不小,原本有十几个交易窗口,分别用来交易不同的股票,不过此时却只能交易这一支,这种交易所需要的金融知识和数学知识,可不是明代这些账房能够胜任的,因此朱常洵特地从矿业管理衙门那里高薪挖了几十个优秀人才作为这里的监管人员。

不过股票交易并没有向朱由崧所说的那样顺利发展,人也越来越少,前几天还见人来购买股票,此时就越来越少,买了股票的那些家伙,也都纷纷躲到家里,等着分红利,对这里是不闻不问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