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反攻第一战——炮轰日寇(1 / 2)

加入书签

林远匆匆忙忙來到紫禁城。讀蕶蕶尐說網李鸿章已经在里面等着了。过了一会儿。又來了几个军机大臣。最后。光绪帝到了。

李鸿章说:“启禀圣上。倭寇昨日凌晨。从大凌河冰面渡过大凌河。进攻锦县。锦县守军猝不及防。如今已经全部退守锦州。”

大凌河现在也叫大凌河。位于辽宁省西部。锦县就是现在的凌海市。位于大凌河西岸。

光绪帝怒道:“守军怎么全败了。”

李鸿章说:“锦县城池不高。护城河又不深。难以抵挡日军。所以锦县本來就沒有多少守军。日军大举來袭。退守也是情理之中。”

光绪帝问道:“李爱卿。这锦县丢了。对大局有什么影响。”

李鸿章说:“锦县是防护锦州的门户。锦州与锦县唇齿相依。日军攻下锦县。似乎是要进逼锦州。锦州失守。接下來就是宁远。山海关。再下來就是京城了。”

光绪帝说:“这日本人是想要干什么。”

林远答道:“圣上。我觉得日本人未必想要进攻京城。他们只是在做出一种姿态。根本上还是想要在谈判桌上获取更大的利益。”

李鸿章说:“林大人。不知可否改变出兵计划。先行攻打日本。”

林远笑道:“锦州。宁远。山海关固若金汤。日本人想要打下來沒那么容易。所以我们不必改变原來的计划。我们还是先打俄国人。”

光绪帝问:“林爱卿。不知你要什么时候出兵。出兵之前我们要弄一个仪式。朕要亲自拜你为征东将军。”

林远心里盘算了一下。地图。迷彩服。压缩饼干。迫击炮这些东西。十天应该能做好第一批。于是说道:“十五天之后便可。”

光绪帝于是说:“朕立即昭告天下。十五日后等坛拜帅。随即起兵。”这一天。是1895年1月21日。

林远离开皇宫。随即命令各部清军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很快。第一批迷彩服。地图和压缩饼干都制作完毕。这些东西被林远秘密运到锦州。五天之后。第一批近卫雷霆炮制造了出來。共有十门。炮弹一百发。这些火炮的制造过程极为保密。所有参与的工匠一律不准与外界接触。所以外界对其毫不知情。

由于这种火炮身管较短。零部件也少。所以它不到20斤重。炮弹也只有3斤重左右。这种份量。完全可以由一个人携带。

从北京到锦州差不多有500公里。清军中的马匹大多是蒙古马。这种马虽然身材不算高大。但是耐久力强。八个小时可以载着100千克左右的物体行进60千米。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蒙古马耐粗饲。

“粗饲”的意思就是草料很粗糙。这一点对于长距离行军尤为重要。很多时候。你只要把马的嚼子卸下來。让它自己找吃的就行了。不像很多血统高贵的名马。饲料需要精挑细选。

林远和陈飞。带着训练好的五十名炮兵。带上火炮和炮弹。从北京到锦州的驿道赶奔锦州。在1月31日到來到了锦州。

锦州城的守将是湘军悍将吴元恺。他手下的恺子军有六个营。共计3000多人。营是湘军的编制单位。一个营大致是500人。

林远在临行前。把自己的真实意图告知了刘坤一等四个将领。并再三嘱咐不可以泄露一丁点消息。他知道清军的电报密码已经在日军的掌握之中。所以也沒有使用电报。至于林远为什么不更换密码。这其实是他故意给日军设下的圈套。

林远带來了光绪帝的圣旨和刘坤一的信物。吴元恺很快就明白了面前这个人就是传说里的林远。很痛快地听从林远的指挥。

锦州的北面是难以通行的山地。西面是通向华北平原的辽西走廊。东面就是辽河平原。锦州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控制了锦州。就相当于控制了东北与华北之间的桥梁。

锦州东面有两座山拱卫。北面的紫荆山和南面的南山。两山之间有一条路连通锦州和凌海。北京舰上的无人机察觉结果显示。在两山之间的地带。驻扎着一支五百人左右的日本中队。很明显。这是日军攻击锦州的前哨部队。

林远一到锦州。就部署了作战方案。当天晚上。就对驻扎在两山之间的日军发起进攻。这也是反攻日军的第一战。

这一天是1895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六。一弯新月在乌云的遮蔽下时隐时现。给白茫茫的大地罩上了一丝昏暗的色彩。

林远和吴元凯亲自带领一个骑兵营和一个步兵营。借着夜色向日本军营进发。林远的战略欺骗奏效了。这一路上。根本沒有遇上日军的侦察兵。日本人似乎已经习惯了清廷的迂腐顽固。以为他们一定会在拜帅仪式之后再出兵。谁都沒想到。这次领兵的。是來自21世纪中国的优秀军官。

骑兵营在距离日军大营五千米的地方停了下來。林远带领着操作近卫雷霆炮的炮手。在两哨步兵的保护下。继续地接近日军大营。

众人在400米的地方停下。这个距离上。可以看见日本军营的灯火和成片的帐篷。

林远用手势下了一个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