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少年中国学会(2 / 3)
来的货船,李璜大惑不解的问对面一个老头:大爷,一路下来,不到两个钟头,我们超过了两艘货船,迎面下来,碰到了5艘船只,怎么这川江上这样忙碌呢?
这个商人模样的指着前面这艘货船,说道:小伙子,你大概几年没有回家,不知道吧?这下来的船只,多是运送煤炭、运送摩托车、自行车、丝绸、桐油、猪鬃,运送绸缎、颜料、牙刷什么的。小伙子,你不知道,这几年,我们四川可是办了好多厂呢?
李璜大惊,想不到一个小县城,短短几年,竟然办起几家工厂,这确实是一个天大的喜事。继续问道:大爷,那你说说,入川的船只,主要运送什么?刚才看了看那两艘船,装得满满的。
商人模样的回答道:哦,你这个后生,大概常年在外求学,不知道我们川省情况啊。入川的船只,大多数运送机器设备,运输洋油什么的。
除了正在建设合川钢铁联合公司,以及几个煤矿公司外,几个月前,我们川省向德国人可是采购了2500万大洋的机器设备,向美国人采购了上千万的机器设备。
除此之外,各地商会,各地商人,为了兴办实业,也纷纷向外采购机器设备。
就拿我们县,原来有3家工厂,主要是丝绸厂,肉联厂,燃料厂,听他们说,这三家厂每年赚得钵满满的。现在,今年就能通公路,几十个乡绅合股,准备再开办两家工厂呢。听说光是从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可超过60万个大洋呢.
李璜一听,连连恭喜,继续问道:大爷,怎么现在出现办厂潮?
这个商人模样的点点头,笑道:是啊,督军每次接见我们的时候,就鼓励我们发展实业。现在乡绅聚在一起,也常常探讨开工厂事宜。
你不知道,很多工厂规模都非常大,就拿我们县那个丝绸厂来说吧,可有一千多人,肉联厂、染料厂都有2,3百人呢。
李璜内心不以为然,他曾在上海求学,上海纺织厂,员工都上千人呢?这个老先生,少见多怪,认为一千多人,就是非常大的厂呢?
想到洋务派曾经开办的各个厂,多的上万人,少的也有几千人,如此问道:大爷,重庆自行车厂,成都自行车厂,重庆摩托车厂,合川钢铁厂,成都兵工厂、重庆兵工厂,规模应该更大,人数应该更多吧。
这个商人摇摇头,笑道:你这个后生,你不知道,除了兵工厂,钢铁厂、自行车厂、摩托车厂外,其他的,规模都不甚大,最多千余人。
督军当时说了,由小变大容易,由大变小困难啊。过去洋务派,为了突出自己政绩,一上来就要全国第一,亚洲第一,好高骛远,最后往往不切实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督军曾经给我们演讲,要求我们从小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发展。
就拿嘉陵丝绸厂,最先也不过千余人,现在可接近6千多人。
重庆自行车厂来说,最先也不过5百多号人,但是产品逐渐创新,产品逐渐成熟,生产工艺逐渐成熟,经过5年发展,不但衍生出重庆摩托车厂,衍生出几个小厂,而且就是重庆自行车总厂,现在已经形成年产5万辆的生产规模。
李璜大吃一惊,瞪大眼睛问道:大爷,自行车产量如此之高?这,这太出人意料之外了。
看到眼前这个读书人模样的年轻后生如此惊讶,这个商人颇为卖弄似地说道:你不知道,这次从国外购买设备,督军当时说规模不能太大了,万事开头难,最先需从小的做起。免得像洋务运动搞的那些工厂,一开始规模大得惊人,损失蛮大的。
除了那个拖拉机生产线外,规模最大的就数化肥厂了,在德阳、顺庆各建了一个,听说光是设备就花了2百万大洋,督军说让他们分别开发氮肥、磷肥,在未来让他们之间竞争呢,免得向过去洋务运动,各个工厂缺少竞争,一个个办得像一个政府衙门似地。
竞争?李璜惊叫道,看见众人惊讶的目光,赶忙闭上嘴巴,良久,继续问道:大爷,这次办了多少厂?听你的意思,购买了几千万两白银的设备,督军怎么一来来的这么多钱?
商人内心暗自叫苦,总不会说督军打击盐帮,鸦片馆缴获这么多财富吗?略略沉思片刻,商人赶忙转移话题道:这位先生,督军的事情,我怎么知道。
不过这次,听说省政府就准备建立30多个项目,包括甘孜、阿坝,听说就要在过去藏药厂的基础上,建立一家西药公司。其他各个地区,除了重庆、成都、南充的项目比较多之外,其他每个地区,基本上都有一个项目。
这位先生,你知道,我们川省人口众多,地区甚多,全川现在有16,17个,可以说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我们川省,将再现天府之国的辉煌了。
李璜点点头,接过话题问道:大爷,我们川省,最大问题就是这路啊。大家都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川汉铁路遥遥无期,看来就只能依靠这川江了。
大爷,怎么船上的伙计告诉我,从汉口到重庆,2天时间就能到了?
我记得6年前出川的时候,沿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