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依稀又逢(1 / 2)

加入书签

黛玉缓缓的睁开眼睛时,天已经破晓。

紫鹃笑道:“姑娘好睡。”

黛玉坐起来,慢慢的舒展了下身体,发丝如黑缎一般柔滑的斜垂肩头,如玉的面容尚带着初醒的惺忪和慵懒,一双眸子若清荷含露,自己也有些疑惑:“想是累了,又服了药的缘故。”

紫鹃因笑道:“昨夜外面乱成那般,又是刀又是剑的好生吓人。我和雪雁一直留在这里,都没敢到外间去。王嬷嬷半夜又来看了三次看姑娘好不好,可知姑娘睡的深了,竟没觉出呢。”

黛玉微微一笑,手指轻轻的绕着发丝道:“倒是难为你们了。嬷嬷年岁大的人,实不该如此劳碌。”

正说着,王嬷嬷进来:“紫鹃也劝我,我只是不放心。姑娘禀赋柔脆,素日里过年过节,连鞭炮声尚禁不得,何况昨夜那般境况。阿弥陀佛,神佛保佑,老爷夫人保佑。”

雪雁自外面打了水进来给黛玉盥洗,一面道:“姑娘,你说奇怪不奇怪,昨夜对面那小船上箫声可是响了一夜,今日一早出去看,竟是不见了。”

黛玉声色淡淡道:“走了便走了,有什么可稀罕的。”

其实,昨夜起先也未睡的着。谁想半空里飘来一阵幽咽箫声,音韵悠长,任凭外面纷纷扰扰,箫声里却是另外的一个世界,若雾胧山林,水流空山,澄去。于是,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就枕着那箫声渐渐睡去,不知不觉,竟是一夜过去了。

王嬷嬷因道:“那家公子倒是个善心的人,若不是他昨夜出手相助,姑娘就危险了。只是也不曾留下姓名,日后要谢也无处谢。”

黛玉道:“人家既然不愿留下名姓,也是不图咱们的谢,多想也无益。”

才梳洗毕,便听见外面有人喊道:“琏二爷回来了。”一阵急促的靴声橐橐而至,接着便是贾琏上气不接下气的声音:“林妹妹可好!”

黛玉才要出去,王嬷嬷已经将她按住:“姑娘只管歇着。这些事儿自然有老奴替你答对去。”

黛玉点了点头,王嬷嬷瞧了一眼:“雪雁,跟我出来。”

贾琏在外头急的直搓手,见了王嬷嬷连忙道:“嬷嬷,林妹妹可好。昨夜听见这边出事,我就要回来的,谁知道道路不通。又听见妹妹不慎落水,吓的我魂儿都没了。都是我疏忽,令妹妹受惊了。”一面骂道:“是哪个贼胆包天的东西,竟然作出这样的事来。看不打杀了她。”

王嬷嬷冷冷的看他一眼:“打杀是不必了。人昨儿晚上已经投水自尽了。”

贾琏吃了一惊:“死了?真真便宜了这贼人!”

王嬷嬷冷笑道:“怎能便宜了,若不是姑娘吉人自有天相,但叫害了去,这一船的奴才的命可都该陪了的。旁的也不要说了,我们姑娘是何等金尊玉贵的人儿,可不能白白吃这一吓,必是要向老太君那里要个说法,姑娘是脸皮儿薄,老奴倒是可以代姑娘诉诉。”

一番话,说的贾琏面色雪白,额上滚下汗来,一面暗骂是谁在这背后捅了刀子,竟然连他也一并算计在内,一面赔笑道:“正是这话。虽说贼人可恨,可我也很该一并责了,若我在这里,谅不致有人动此毒念。嬷嬷放心,待回府我一定向老太太当面请罪。”

王嬷嬷道:“这也不敢当。那奴才究竟并非二爷的人,左右如何,还是请老太君做主为是。若是无事,便早早起行罢。老奴回去伺候姑娘了。”言罢,仍回舱中。

那贾琏僵立原处,苦笑不叠,王嬷嬷这番话,定为黛玉的意思了,一面又想,老太太若是知道了,必然是雷霆震怒,一场骤雨暴风再不能免,稍稍一想,便不寒而栗,再往后不敢有一丝儿的懈怠。

闲言少叙,这日终得到金陵城外,弃舟登陆,却是两辆马车等着来接,一辆八宝马车是贾府派来的,令一辆烟罗纱翠盖油壁雕鞍精致马车却是林府的,来迎的正是翠微。

那翠微笑向黛玉请了安,讲明缘故,却原来是云姨娘预先传信过来,令有所准备,翠微又道京中的宅子,色色也都齐备,随时可以去住,顿了顿故意抬高了声音道:“姑娘还是住在自家心里踏实。”

黛玉这才明白云姨娘所说的京中皆已打点妥当是何意思,心中感念不止,便辞了贾府的车马,上了林府的马车,先一路往荣国府去。

车行不得几时突然停住。贾琏忙差人去打听才知道端底。原来是北静王将为祸多年的水匪连根拔除,平了天子的心腹之患,正巧今日入朝觐见,道路两侧,观者如堵,争领那一朝贤王的风采。

所以林府和贾府的两队车马都不得不暂停一时,让道。但听得前面喧腾,马踏如飞,雪雁好奇,撩开窗帘往外看去,正巧见人群中有人骑马渐远,便道:“那是北静王么。”

黛玉微微瞥一眼,看不十分真切,唯见那白衣胜雪,飞扬而过,飘逸夺人。不知为何,蓦然间眼前浮现出月夜江畔浮冰碎雪般的白衣身影。

回过神来,不禁自嘲的笑笑,世上着白衣者也多,又怎会这么巧,就是一个人了。

此刻,荣府众人早已得了消息,贾母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