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美丽的谎言(3 / 3)
物质上满足了。而福利上也不差,教育、医疗、养老,只要是汉族就都有,这让大量少数民众想要混入汉族的群体当中。这让中华民国的老百姓没什么生活上的压力,中华民国一边倡导消费的同时,也在倡导民众服务社会、服务民族。政客、企业家带头捐款,民众也大量捐款,大量的捐款。使那些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中华民国此时的社会捐款,占人均收入的12%。特别是从学校出来工作的学生,在捐款方面更加积极。
此时的中华民国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点力,大家通过捐款、义工的方式,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物质上的保障。
钱多了自然要娱乐,比较正经的娱乐放得很宽,什么旅游、游乐场、靶场、体育运动那些都放得宽松。但是酒、色场所这种消磨人意志力的行业,则是国家与财团严格控制。
酒色场所,低级的私人可以办,但是国家查得很严格,而且税收非常高。高级的酒色场所,则是财团垄断,收费就更高了,赌场则是财团严格控制的。
清代严重流行的酒文化,则是国家大力扼杀的。因为如今汽车多了,醉驾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政府对酒水进行专卖制度,大幅度提高市场售价。同时醉驾被定义为违法行为,被抓都将被严肃处理,情节轻的都要被拘留半个月,并吊销驾照。
法制建设上,中华民国依旧是走古代理法路线,道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法律,只要民众同意,而一些没有造成太大后果,但是情节极为恶劣的犯罪,也可能因为民众愤怒而受到加重判罚。这种理法的教化意义极大,使老百姓不会因为法律的不公而走向极端,而是越来越讲道理,呈现出一个更加文明的社会。
日子过得这么好,民众自然也是对政府极为信任的,中华民国的政权也极为稳固。
宋教仁声称中华民国进入人类有史以来最幸福的阶段,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认同,此时中华民国的电视已经开始大幅度的普及,虽然很多是小尺寸的黑白电视,但是在向民众传达信息方面却是方便了许多。
宋教仁和中华民国的一群政客,经常上电视作秀。
电视机这个东西,也成为了民众所追求的。中国老百姓对于很多消费可能比较会省,但是对于这样的大件,却是一点也不省。别人家都有了,自己自然也要有,而且这是耐用品,买回家可以一直用。
此时中华民国的年轻人结婚,房子、车子、电器都要一应俱全,虽然物质上有要求,但这并非是拜金,因为这个要求很容易满足,小两口奋斗一下就有了。毕竟大家过得都差不多,中华民国此时尽管大部分财富掌控在少数人手里,也就是财团。但是财团人数少,又没有都出胡乱消费,自然消耗不了多少商品。资产不是衡量生活水平的标准,衡量的标准是大家都能享受多少商品,所以大部分民众过得都是差不多的,也没什么好比的,自然也就不可能产生拜金风气。
那些政客在电视上的作秀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不断的宣传中华民国的繁荣可持续的论调,让绝大部分民众都相信经济繁荣是可持续的。
只有那些对国术有较深入研究的群体保持着清醒,因为他们都知道,万事万物是在不断的循环,也就是天道轮回,这种轮回法则很普遍,经济上同样也逃不过这个宇宙基础法则。
财团的存在,在中华民国逐渐不是什么秘密。虽然江渝组建的中**阀寡头财团并不像美国财团那样高调,但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民众还是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得知了财团的存在。
但是财团的本质,就不是什么人都知道的了,毕竟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并不是那么发达,没有自由的网络世界。
对于财团垄断着如今中国很多领域,老百姓并不关心,因为他们的生活过得确实很好,财团并未损害他们的利益,反而为他们创造了利益。如财团可以增发钞票,但是这些钞票并非是财团自己花,而是贷款给老百姓,让老百姓去投资,去消费。
老百姓也对财团掌控者江渝有至高无上的信任,中华民国崛起的缔造者,如今的民族脊梁。如果有人站出来喊出打倒财团,根本不会有人响应。
多年以后,宋教仁写回忆录时说道:“当时我确实说谎了,繁荣的经济的确不可持续。但是泡沫经济的存在,对民族来说并非完全就是坏的一面,那一时期,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赶超了欧美,使我们的综合实力远远超过了欧美国家的总合还要多。”
就财团问题,宋教仁在回忆录中则不愿意过多提及。(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