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孤坟(1 / 1)

加入书签

柳荷死了。只能单独的埋在一处。吴阳与***想把母亲埋在吴地主一起。可同吴地主埋在一起的大房的两个姑娘反对。王福想把母亲埋在与父亲王五一起。既与理不合。又不敢向吴家兄弟提出。走一步(改嫁)的女人决不能回到原先死去的丈夫身边。这已是公理。柳荷死了。王福与他的儿女们只能远烧钱纸。遥寄思念。决不能参乎吴家的白喜事(老人自然死亡之说)。而柳荷又不能与吴地主同葬吴家祖坟山。即使要葬在吴家祖坟山上也只能以偏房身份。这样。有头有脸的吴家兄弟与孙儿孙女们不能接受。就这样。死后的柳荷既不能仅王家坟山。也不能葬到王家坟地。只好被吴家兄弟与孙儿孙女们安葬在另一个地方---吴家墩与王家村相连的路旁。坟墓的气派那是四乡八村的坟墓都不能相比似的。

待吴家子孙回城后。王福带着自己的儿女与孙子、外孙们。用香烛、钱纸再祭奠自己的母亲。也就是从这后。柳荷的墓碑上就被人偷偷地凿去吴府中的吴字。落款也变成了王家的子孙们。

这次吴泾回來。与回來老家小叔的一家人回合。商量祖母坟的事情。现在吴家两兄弟死的死老的老。做主的是吴泾。他买了一些礼物。带吴家小辈们到王福家看望这个上代人沒來往的大伯。王福已是老态龙钟了。儿女也回來了。王家人见吴家人认这门亲。也非常感动。本來是一母所生。血肉相连的。怎么不会和好啊。

在吴泾的提议下。将柳荷前面的名目除了。墓碑上只大写“伟大的母亲柳荷之墓”用金粉描画。落款是两家的后代。以辈分、年龄大小排座次。那王家与吴家的后代名字挤满了那墓碑左下角。这下被吴家墩与王家村的人传为佳话。这两家一脉相承的人成了真正的亲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