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春节(1 / 1)

加入书签

春节期间山乡还是那样的风俗习惯。吃年饭那天(除夕)兰花特地到农村合作社买來鞭炮、礼花带着侄儿子在家门前放。漫天的礼花高耀上空。响亮震耳的鞭炮声在山沟了回响。母亲与弟弟还有弟媳看着兰花与侄子玩乐也乐着笑声连天。

弟媳道:“姐姐。下次回來把姐夫也带回來。让全家在一起快乐过新年。”

小弟也道:“姐夫我们还沒见过。还不知瞧不瞧得起我们乡下人。”

母亲知道儿子与媳妇不知兰花具体情况。也不马上说明兰花的处境。只好含糊地道:“你姐夫他忙。开的电器店这个时候正是生意红火的时候那肯回來呀。”

小弟笑道:“姐姐有福。找了个会做生意的姐夫。老娘你们也养起來了。这次回家还给我们钱过年。我们真是惭愧呀。”

兰花道:“在山里你们也难。母亲跟我很好你们就不操心了。只求你们带好小家伙。那可是母亲的心头肉。山家的香火啊。”

弟媳妇好光荣。一结婚就给山家生了个带巴的。笑道:“我们不懂事让母亲跟你过。话又说回來母亲我们照顾了好多年。她想到姐姐那里去享清福我们也不好拦呀。如今看來她是去对了。看姐姐与姐夫待她老人家多好。现在打扮就是城里老太婆。”

兰花很心酸。母亲明是被他们逼到临江城去的。可现在得了便宜又卖乖。回想自己现自混的人不人鬼不鬼的几乎要流出伤心的眼泪來了。她只是说哪里话、哪里话。只管埋头吃年饭。

年饭后兰花站在家门向熟悉的小村子望去。家家贴红对联挂起红灯笼。这些在城里是难看到的。闻着家乡的泥土味兰花几乎恨自己轻率离开了家乡。拒绝了高南山的婚姻。难道真的如别人说的想好得不到好。而王娟娟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吗。她解释不了。又回到了命运论去了。如今的人信仰淡薄了。个人发财致富的心理几乎取代了公而忘私。如今看雷锋这些英雄有的人觉的太傻了。他们怎么知道。就是这些傻子推动了社会前进。而自私只要找到温床不仅能断送人的尊严。而且还要祸害人间。

乡里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很热闹、更是亲情。它沒有市场成分。人们的相互的祝福声。孩子们的嬉闹声及鞭炮声。加上每家的劝酒声。渲染了好一片过年的景象。

菊花离家远沒有回來。小英回了。她已是一个孩子的娘了。兰花特地招儿时妹子谈天。如今农村比先强了。起码吃喝有了保证。有钱的人家。有人在外打工的人家也盖起了新屋。小英谈起菊花。她很可怜姐姐。在乡下一个妇女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强劳力。在田里、地里、家里都是她一人。她告诉兰花。“黑牯哥只能扶拐杖在地上活动一下。一切都靠菊花姐一个人。”

兰花也给小英谈了菊花家在城里如何照顾自己。小英感谢兰花为救小外甥把自己搞得很不幸。这时兰花嘱咐小英自己在外面的情况不要告诉自己家的弟弟与弟媳们。小英乖巧告诉兰花不仅跟兰花弟弟们说。别人也不得讲呀。在与菊花姐谈心时。菊花一脑子的把自己在外的苦向亲人--自己的妹子吐了出來。哪怕是为了黑牯的药费自己接客的事情都说了。小英知道姐姐是告诫自己。同时也是取得亲人的原谅与同情。一个人在生存受到威胁。为了治病。为了活命。为孩子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沒有能力的女子只好把自己送上羞愧绞刑台。为亲人们谋一线活路。对善良的女子。多好的妻子。多伟大的母亲。难道旁人有理由耻笑她们吗。去低瞧她们吗。

过了正月十五后。兰花又带着娘离开了家乡。她真不愿离去。但又不能不离去。为了自己成了城里人的虚荣、为了不适应农村、为了曲二那分情。为了与马归海。她不能不离开这个让她怀念又伤感的故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