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左军窝里反(2 / 2)
散了~~投降一事。明日再议。”左梦庚很不耐烦地撇下诸将。自顾自回寝帐去了
帐内诸将一哄而散。当夜。支持投降宋友亮的金声恒、黄澍等人聚在了一起。众人來到囚禁曾驻节九江。总督江西、湖广、安庆、应天等处军务的原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袁继咸帐内
袁继咸在武昌被左良玉裹挟后。左良玉刚开始对他的看守并沒有太严密。可是袁继咸几次想跑后。左良玉对袁继咸的看守也严密起來。只是如今左良玉已死。袁继咸变得无人关注。不一会儿。袁继咸就被金声恒的亲兵请了过來。
“侍郎大人请上座。”
一群武将恭恭敬敬的将袁继咸让到了上首的位置。袁继咸摸不到头脑。问道:“诸位这是干什么。”
“这个……”金声恒有点尴尬起來。武将们也齐低下头。不敢看袁继咸的脸。前几天还把人家当成了犯人。现在却要求上门。谁也会不好意思。何况他们以后很有可能还是要归于袁继咸的治下。
黄澍见各人都无和袁继咸解释的意思。只得硬着头皮道:“侍郎大人。是这样。大帅近日不幸病逝。您是知道的。我等经过商议。愿意重归朝廷。”
“哎~~左昆山就这么去了。”袁继咸他想大笑。又想大哭。终于。还是强忍住激荡的心情。道:“诸位愿意迷途知返。本官当然是非常欢迎。本官这就写奏章。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赶到南都。”
“应天。不不不。”黄澍赶紧摆手道:“咱们想投北京。”
“北京。”袁继咸一愣。“你是德王。鸿德皇帝。”
“正是~”金声恒说道:“这几日咱们就是与鸿德皇帝的女婿宋友亮的兵马在作战。”
袁继咸说道:“按说德王也是宗族。在北京即位也早。可~~可拥立他的只有他女婿~~而福王~似乎更正统一些。”袁继咸这时心里也分不清北明和南明谁更正统
黄澍笑道:“侍郎大人您可能不知道。如今鸿德皇帝已经得了天下的四分之三。只有江南一地还在弘光皇帝治下了。我听说鸿德皇帝和安国公宋友亮广布仁政。百姓都交口称赞。而应天的那个蛤蟆皇帝~~~~”
“嗯。”袁继咸见黄澍喊弘光蛤蟆皇帝。神色大为不悦。毕竟皇帝到底是皇帝
黄澍解释道:“侍郎大人道我是大不敬。应天府哪个人不这么说。去年除夕。弘光皇帝面色不乐。大臣们还以为他是忧虑前方的形势不利或是思念先帝。一个个叩头请罪。不料这位天子夜却说:众卿家阿。朕还沒时间考虑那个。朕只是看现在梨园唱戏的沒有什么长得象样的。想多选一些佳丽來充实后宫。你们一定要早点帮我办这件事啊。大臣沒想到他操心的竟是这个。只能面面相觑半晌。只好一哄而散。如此昏庸之人。能做的皇帝吗。”
“就是就是~”金声恒接下话茬:“先帝在北京死社稷。他不想着讨伐流寇。却还忙于广选美女。为了配制房中药。他命令应天城里的乞丐们集合起來捕捉癞蛤蟆。灯笼上大书“奉旨捕蟾”。所以就落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外号蛤蟆天子。这可不是我等生造出來的。侍郎大人倘若不信。将來大可以去应天查问。”
袁继咸虽然长期被软禁军中。但是对弘光皇帝的事迹。多少也有些耳闻。于是长叹一声道:“也罢。那老夫这就去劝说你们少帅去。”
金声恒说道:“那到不必。咱们是來讨计策來了。”
“计策。”袁继咸一愣
“沒错。”黄澍说道:“李国英。张应元等人还想助纣为虐。想挟持左少帅继续为蛤蟆天子打仗。那还得死多少人。百姓还要受多少苦。所以我等打算除之。”
袁继咸对众人的弃暗投明的决心很是满意。轻抚了数下长须才道:“这样。大家看看可不可以劝谏一下。让他们回心转意。”
想起今天的争执。金声恒道:“大人。这些人已经是铁了心了。肯定不会回心转意。”
“既然如此。那就无需劝谏了。各位当拿出雷霆手段才是。”袁继咸决然的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诸人对望了数眼。他们不知道那边李国英也在算计他们。突然要将刀剑挥向相交十几年的同伴。心中难名有点抵触。金声恒咬了咬牙:“一旦起事。便立刻护住少帅。届时大人再晓以大义。少帅就沒有什么话了。”
袁继咸点了点头。说道:“看來诛杀李国英等人已是势在必行之事。不管你们以前与李国英等人的交情有多好。容不得你们有退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