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箭两箭(1 / 2)
郭嘉领着曹丕来到军帐之中,只见案几上摆满了竹简。郭嘉看到曹丕盯着竹简,便对他说道:“这是贾诩派人送来的宛城粮草、军械、城防的案卷,而军队、军民户籍的案卷在公达那里。我们两个正在整理,以免出什么意外。”
“噢,贾诩送来的?”曹丕轻声重复道。曹丕似是想到了什么,贾诩把文案卷宗全部交给随曹操出征的这两位谋臣,好让他们忙于事务,这样的话,让他们两位曹军智囊无法分心,曹操又沉迷女色,这就给了张绣军可乘之机。
郭嘉见曹丕不开口,伸了个懒腰,笑着说道:“二公子放心,有公达和奉孝在这里坐镇,是不会出什么纰漏的。听别人说二公子是戏志才的徒弟,后来竟劳烦水镜先生来收你为徒,二公子真是了不得啊。”
“先生,那你认识戏志才老师吗?”曹丕望向郭嘉问道。
“哈哈哈,当然认识,原先我和他一起在华佗先生那里学过一阶段的药理、算术、经略,我们也算是师兄弟,只是后来他完成学业就离开了,转而又去水镜先生那里求学了。说来惭愧,嘉自己却喜欢偷懒,免不了被师傅责罚。”郭嘉望着曹丕,笑眯眯说道。
郭嘉说完,也不理会曹丕,走向案几,拿起算筹进行计算。
曹丕总感觉自己和郭嘉是一类人,要说理由,其实也没有其他,就是直觉。对于一言可危天下的贾诩,想必郭嘉心里头也是很重视的。现在看郭嘉一脸轻松的表情,想必他也已经有所准备,那为何原先曹操还是败得如此惨烈呢?
曹丕轻轻走到郭嘉案几旁边,出于好奇,看了两眼,发现郭嘉正在统计钱粮。郭嘉摆弄着算筹,时而皱眉,时而记录在册。曹丕心想:“正不就是小学初中的加减乘除法吗?就是数字大了点,动辄就几万几十万的钱粮。”
这个时候的三国,是不会有后世那样简洁的阿拉伯计算方式的。用的多是算筹,更有甚者有绳子结个结作记号。现在记录的都是繁体汉字,都很繁琐。看着郭嘉那么辛苦地计算,曹丕倒想把阿拉伯数字计算方法教给郭嘉,也好让他尽快解决这些钱粮事务,也可以多出一分精力对付张绣和贾诩。
“奉孝先生,丕这里有一份新的算术方法,是水镜先生教给我的。这套算法可比你用算筹计算快多了。”曹丕对着郭嘉说道。
他借以水镜先生的名义对郭嘉说,想必也会打消郭嘉的一些疑虑,毕竟创建一个新的算法这种事情对于一个十岁的小孩来说太不正常了点。超出半步的是天才,超出一步的就是疯子,曹丕自从来到三国以后,尽量避免自己出现一些超时代行为,他可不想被人认为是疯子,而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曹丕也不是那么喜欢出风头的人。
郭嘉听到曹丕的话语,情不自禁来了几分精神,毕竟有可以提高效率的算术方法那可是太有用了,这得节约多少时间、少话费多少精力。当下便对曹丕说道:“嘉对水镜先生久仰万分。那便请二公子为奉孝演示一下吧。”
曹丕也不废话,当下便把阿拉伯数字各自介绍一遍,早在先秦的时候,就有九九乘法表,可想而知,中国人是多么聪明,这也省却了曹丕不少时间。然后曹丕又对郭嘉说了几个简单的加减乘除的例子,等郭嘉已经理解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的时候,他就用阿拉伯数字把钱粮数目记录下来,自己计算了一个以后让郭嘉自己计算接下来的钱粮数目。曹丕一边看着郭嘉,一边也在心算,发现郭嘉已经完全掌握了这套阿拉伯计算法,不禁感叹:果然人称“鬼才”的郭嘉的确觉悟很高啊。
“哈哈哈,水镜先生果然厉害,又能教出二公子这样厉害的学生,奉孝真是佩服啊!”郭嘉对着曹丕,欣喜说道。毕竟若按照原先算筹的计算方法,这些粮草的计算得花上两三天时间才能做完,现在只是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就完成了,不得不令郭嘉感到惊奇与惊讶。
“奉孝先生,实话对你说吧,我总感觉张绣这次留有后招,毕竟有贾诩这个人站在他背后。水镜先生曾桃花弹琴论人杰,评价贾诩这人,只给了八个字:算无遗策,防不胜防。”
曹丕对郭嘉摊牌说道。既然曹丕已经露了一手阿拉伯计算法给郭嘉,郭嘉现在肯定会对曹丕有所重视。他就索性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郭嘉。
“我觉得,这次是张绣的一次诈降。”
曹丕望着郭嘉,一字一字的说道。
郭嘉没了那副轻松的表情,他的眼神逐渐凝聚起来。
----------------------------------------------------------------------------------------------------------------------
乱世之争,只论成败。
兵乱宛城,谁主沉浮?
“尔等宵小,可敢与我典韦一战?”
夕阳西下,浴血的城门,群马共鸣。典韦染血的战袍,夺人心魄。鼓号声再次鸣响,城门之内杀出一大将。
“胡车儿在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