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佛武道(1 / 3)
(书友若是觉得好看,别忘了收藏,投推荐票,这是昂望目前最大的动力,谢谢各位的支持。)
天下修道习武之人,其根基之所,全在自身灵气。
灵气不多,种类稀少,仅为两种,是为修灵和刚灵。这两种灵气,其中修灵乃是佛家与道家人士修行所必备的灵气,此灵气柔和而坚韧,是聚天地万物至柔之灵而成。
而至于刚灵,名如是也,是天下武者豪杰修行所必备之物,此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万物之至刚之灵而成,比起修灵,那是要强上一些。
天下百姓,人人皆有此等灵气,或修灵,或刚灵,除此之外,别无他说,而两等灵气颜色各不一样,刚灵最初是为赤色,而修灵颜色分为两种,其一是为道家白色,其二是为佛家金色。只是此等色彩颜色皆是限于最初形态,日后还得看修炼者本身体质和资质,或是修行程度来说,有的武家人士,修炼至至高层次,兴许刚灵已变为白色,而道家人士,修行至顶峰颠头,或是变成红色也说不准。
然而唯一固定不变的色彩,乃是佛家修灵,始终是为金色,这一点,应该是和佛家本就有的无念无杂,一身事清所相应,即是为: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一切皆无,乃谓人之根本,适当如此,佛家金黄纵使修炼至大乘佛学,也是不会为之一变。
禹郎年纪尚小,入世未深,也不知这修灵是为何物,他没有站起身来,蹙眉问道:“大师兄,这修灵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会有的?”
宇大仁微微一笑,道:“这修灵乃是天下至柔之物,汇集万物之灵方是成形,你我皆是万物子女,有这等灵气也是不足为奇,而且也不是我们独有,天下百姓人人都有的,只是灵气深浅,还得看日后修行。”
禹郎自知资质浅薄,听不懂什么万物道理,却也哦了一声,继续问道:“大师兄,刚才你曾说过师父已经活了四百年,而你也活了超过六十年,可我看你们都不像那么大年纪的,这是怎么回事?”
这想法自药房以来就一直困扰着禹郎,现在得知今日不用磨药了,此刻也是一种时机,此时不问更待何时?而一旁宇大仁听见之后,自己找了一块石板坐下,与禹郎相视而坐,只见他淡淡一笑,道:“好吧,那我就给你好好讲讲这道家法门的厉害之处。”
禹郎有些迫不及待,当下把屁股稍微挪前一些,道:“嗯嗯,大师兄快说。”
心想又要对入门弟子讲述一番道家真法之广博,又见禹郎单手托腮,似已入迷,宇大仁兴致颇生,侃侃其谈。
原来道家太极道法由高至低,分为天地玄黄四重境界,其中每重又各分为九个领域,比如太极天清九重界至太极黄清一重界不等。
太极道法修习过程由易而难,黄清第一重最为简单,常人一般用个一年即可修成,而到了黄清第二重,却是需要三至五年时间,而黄清第三重几乎就是一个分界岭,此层是无上大法的板砖根基,若是修成此层道法,则对日后道法修行有着莫大作用,然而,大多修道人士最怕地段莫过于此,若把全部修道人士分为十人,则有六人一生都会停滞在这一阶段。
莫说别人,就是连禹郎三师兄仁正智,四师兄曾亮,竟是修行了整整五十光景,至今还徘徊在太极黄清三重境,周大胖灵力要比他两强上许多,可至今也仍未能突破第三重瓶颈。
宇大仁就稍好些,一来他是莫松道人大弟子,尽得莫松道人真传,灵根不算优质,却也颇好,是个修行的好料子,只是无奈此人秉性有些懒散,这才耽误了修炼时辰,误了时机,整整十年光景不曾进的一步,至今还是黄清七重弟子。
而那五师兄暮子景,灵根也是颇好,资质不差宇大仁,却是入门时间较晚,也就比禹郎和尹碧莲两人来的时间提前了二十年,竟也可以在二十年之内修得太极玄清五重境界,实也非常人能比。
听到此,禹郎顿时想到一绿衣女子,道:“原来碧莲师妹这么厉害啊,年纪和我差不多,可是……”禹郎面带羞愧,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想变强的萌芽念头,宇大仁见此,微微一笑,道:“是啊,碧莲师妹真是当今奇才,不说别的,我想就算是天下第一军门御龙门里边,这种人才也是少有。”
宇大仁刚说到此,面颊也是略微泛起红色,道:“碧莲师妹这般才华,以后兴复莫阁局名声的大任,看来也只能由她和五师弟担起来了。”
宇大仁说话只字不提禹郎,禹郎想想也知道他灵根稚弱,资质更是谈不上,虽说只是来当个磨药小童,可毕竟也是莫松道人门下第七弟子,想象自身法力道行,当下也是有着几丝愧疚,禹郎垂头缓缓道:“是啊!”
到此,宇大仁甩了甩头,去掉心中不快,再次对着禹郎说着这道家真法的广阔。
道家真法之灵气,愈是高强,愈是修行深远,也有助于施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