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实战中的打法(1 / 3)

加入书签

第八十章实战中的打法

“你看我这一路十二连手锤怎么样?”一口气吐出去,伸手擦了一把汗,已经用出全部精神气力的郭青青转过头来去问王进。

王进用手摸了摸下巴,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功夫肯定是好功夫,但你练的只是练法,不是打法,一般的练家子自然奈何不了你,但一遇到高手,这里面的问题就大了。”

“咦?你也懂这十二连手锤的打法?我记得祖爷爷还没有教给你缠拳的功夫呀?”王进说话没有一点掩饰,郭青青听了不免有些不服,但她也知道王进的功夫都出于实战,经验比自己丰富的多,既然敢这么说,那其中肯定就是有道理的,自己再不服气也不能发作。而且她对王进从前的经历一直都很好奇,军队中的格斗术和传统武术毕竟有很大的不同。

“老爷子虽然还没有教我缠拳,但我也知道武术中的捶法,练得是种震荡的劲儿,不管是冲捶,步捶,炮捶,平手捶,连手锤,进步捶,反身捶,一出手先就要打出一股一往无前的刚劲儿,然后才会因为各自拳法的不同,或以身合之,或以劲补之,像你练得这路捶,就是典型的内家风格,刚劲之中蕴含柔力,一击之下,先震后荡,刚出柔回。可是你刚才练的时候,看似出手雄浑有力,气势不凡,实际上外强中干,只是一路捶法打出来,身上的气就泄的一干二净,连毛孔都闭不住了,这就说明你还没能把这功夫练出柔劲儿来,所以护不住周身,存不住气。”

“我记得当初老爷子和我交手时,用的也是这一路捶法,当时你也在场,可曾看到他收拳之后,闭不住气的。所以我才说你这路拳,现在只是练法,儿不是打法。”

“那你怎么打,给我示范一下吧!”郭青青见王进说的头头是道,也点了点头:“我爷爷的确也和我说过,内家拳中的捶法是以柔生刚,就像是陈式太极拳的老架,练的时候比什么都柔,比什么都慢,可里面有几招捶法却是天下一等一的刚猛无俦。不过,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我并不明白,尤其是在实战里,要是你,你怎么打?”

“你爷爷说的是正理,道家有物极必反之说,咱们练拳的,不论刚柔,劲儿练到极点后都会往反方向转化,就好比我现在的功夫‘由外而内’,外家拳练到了一定地步,同样可以渗透脏腑筋络,练出内家真劲来。按照我的看法,你这一路连手锤,如果练到了家,打出来就应该是运劲成圆,走的就是借力打力的路子,和人交手时,一口丹田气不散,十二捶,一捶接着一捶,连绵不绝,自然就能打的对手没有还手之力。而久守必失,失去主动,时间一长,自然就败了。”

“要不然你以为古代那些用锤的猛将,是怎么在千军万马中,十荡十决,一打就打上半天的。如果光靠自身的蛮力,就算霸王再生,有拔山扛鼎的本事,一百多斤的铁锤也能累死他。大锤虽重,要想用的好,最重要的还是借力使力,这里面其实就和内家拳的拳理有点相通的地方了。”

说话间王进忽然走到彭秀玉面前,把她手里提着的那一口短剑给拿了过来,随手晃了晃,放到眼前一看,这才骤然发现彭秀玉这一口什么时候都贴身带着的短剑居然还是一把古剑。剑身稍阔,剑脊略薄,护手处用的是铜格,上面隐隐现出一层层的云纹,最下面还有两个小小的篆字。

低头一看,却是“青萍“二字,王进顿时吃了一惊:“这口剑该不会是真的吧?东汉光武帝舞剑于莲花池畔的那把青萍剑……?”

“那怎么可能!”彭秀玉展颜一笑:“就是把仿品,不过也有些年头了就是。当初教我剑术的那位师傅是个道人,俗家姓杨,家传的青萍剑术,可惜碍于家规不能把这路剑术传给我,只教了我十三式戚家剑,临走时把这口青萍剑送给我防身。”

“好家伙,原来你练得是戚门十三剑。明朝大将戚继光传下来的,他戍卫海疆,精于战阵,还在纪效新书中著有一篇拳经,实在是了不得的一个人物。”王进眼睛一亮,把剑还给彭秀玉,身子往后退了几步:“你不是也想增进一下实战吗,那你现在就用戚家剑和我演练一下吧。”

“好,那你就小心了。我的剑可是很锋利的。”彭秀玉知道王进的功夫厉害,根本不怕自己伤了他,何况两人之前已经说好,要互相交流印证的,所以彭秀玉在出手前,也把自己的剑术做了一番大概的解释。

“戚家剑的步法多走奇门,因此又被人叫做奇门剑术,但不管怎么叫,我这一路剑术归根到底还是以刺、崩、劈、挂、抹、云、架、缠、穿、撩、斩、截、点十三字剑诀为主。和人动手的时候,不管招数怎么变化,都离不开这十三字诀。”

彭秀玉持剑而立,口中侃侃而谈,说话间人的脸色也随之变化,一手轻轻握住剑柄,一手捏住食指和中指,并立如剑,眼神顿时变得凌厉起来。

王进身子往下微微一伏,双手自然分开,也摆出一个架势,冲着彭秀玉点了点头,示意让她出手,好叫郭青青看的清楚。

唰!手腕一抬,剑尖只往上跳起三寸,剑刃破空的声音就在所有人的耳边尖锐的响了起来,彭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