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余夫人(2 / 4)
甄兰初早生三个月,又是甄家嫡长女,一落地就被祖父赐名祈福,还被宫中尊贵的姑姑视若明珠瑰宝,更被整个甄氏家族奉为未来荣华富贵的依仗。
甄芷初的娘亲丁氏生下女儿的时候只是甄亦非甄大人的一个通房,没有人知道她的确切来历。在丁氏身上,有着大家闺秀的温婉,也有小家碧玉的灵动,更有烟花女子的柔媚。
甄亦非把丁氏带回甄府后,只向父亲解释说,自己真心喜欢这个女子,而她亦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份和位置。
甄老太爷当时很不高兴,但拗不过正在意气风发的儿子,只好训诫了几句,把丁氏留在甄府,允诺生了儿子后才能抬为姨娘。
弟弟甄伟初出生后,丁氏终于抬了姨娘的身份,但甄芷初在甄府中依然是不被人关注的庻女。一切的光华荣耀都集中在美丽骄傲的甄兰初身上,妹妹甄芷初永远都是一个陪衬。
甄芷初不甘心,她拼命地努力着,但结果依然是灰败不堪。
十岁那年,娘亲问她,你将来希望要富贵荣华还是要平安祥和?
说实话,她并不是真懂这些,但她马上给娘亲了一个答案:“我要凌驾于所有人之上,要俯视一切,特别是要让甄兰初高高地仰望着我。”
娘亲哭了,自责不能为女儿带来她想要的东西。
一个庶出的身份,永远不可能实现这个远大的梦想。
在这个世界上,女孩子不同于男孩子,庶出的女儿连成为贵族人家的正室夫人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指望能靠近后宫王侯的繁华。
也是那一年,兵部尚书余安和的嫡女余白门在原籍病逝,而余尚书的夫人丁氏与甄府的小妾丁氏渊源颇深。
丁家原来也是圣天国京都的贵阀人家,家主因贪赃枉法被革职查办,所有直系女眷没入贱籍,沦落风尘。
丁家获罪并未株连其他同族,族中的几个外房旁支反而脱去束缚,在京都的政商领域内扶摇直上。
余尚书的夫人丁氏就出自其中的一家,并且这位丁氏的母亲还是甄家丁氏的嫡亲姨妈。
在没出事之前,两个丁家既是堂兄弟关系,又是姐妹姻亲,双方来往频繁,大人孩子都是亲密无间。
丁家获罪查抄之时,外面的丁家小姐刚好在丁府里走亲戚长住,而家里的丁家小姐又恰恰去了他乡的外祖父家。
官兵缉拿丁家男女的时候,根本不相信丁家小姐的辩解,不由分说就将那位可怜的小姑娘送到青楼,没入贱籍。
外面的丁家知道这个消息后,首先考虑的不是亲生女儿的安全和性命,而是女子送进那个污浊之地后的清白名声。
他们思虑再三,认为这样的女儿即使带回丁家,这辈子也不会再有身份高贵的男子上门求娶。与其这样,还不如阴差阳错,将躲在外祖父家的丁家小姐认作亲生女儿,掩盖住这一段交换女儿的非常历史。
外面的丁家如愿以偿地将女儿嫁给后来的兵部尚书余安和,余家在圣天国根繁枝茂,为这个丁家后来的发迹提供了有力的庇护和支撑。
沉沦于怜心院的丁氏被甄亦非悄悄带进甄府,生下一女一儿后,在甄府的地位渐渐稳固下来。
地位稳固又能如何,一个姨娘终是妾室身份,再受家主宠爱,也不能给女儿带来荣光的前景。丁氏听说余尚书的嫡长女一直在原籍养病,心里就暗自盘算。
她一边悄悄地关注着余白门的病情,一边暗暗与那位姨表姐妹余丁氏联系热络起来。
余家大小姐在十岁时终因顽疾不治而夭折,两个丁氏瞒着所有人偷天换日。
她们将甄芷初换成余白门,余尚书家的嫡长小姐病愈回京,而甄家的庶出小姐从此香消玉殒。一个庶出女儿的死亡犹如一株普通花草的枯萎,但凭借一个嫡长小姐的身份就能直入王侯之家。
余尚书的夫人丁氏性情温和懦弱,只生下两个女儿。
因为当年阴差阳错的身份交换,她一直对那位代替自己沦落烟花的姨表姐妹深感抱歉。
自己的亲生女儿在怀胎中就带着弱症,出生后疾病不断。
大夫早说过活不到成年,这才送到原籍将养,有那种听天由命的意思。
那位姨表姐妹找到自己商量再交换一次身份时,余丁氏没有犹豫,权当还债吧,多一个女儿也没有什么坏处。
自己已经没有机会生儿子了,女儿也是将来傍身立命的依靠。
于是,姐妹两个秘密筹划了这次身份交换。所有的知情人都消失了,那位妹妹的手段还真不敢小觑。
后来,余家的一对姐妹花均在及笄之年扬名京都。
大女儿虽然嫁到瑁王府只是一位夫人,但这样的身份还是羡煞了圣天国多少妙龄女子。
二女儿也喜欢五皇子轩辕瑁,哭着闹着去当一个丫鬟使女都愿意,被余尚书狠狠地责骂了一顿,而后即被送进了圣天国的后宫。
余白门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甄家的女儿,十岁时的记忆和十岁时的选择已经根深蒂固地锲刻在心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