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理论家和实干家(3 / 3)

加入书签

们好几年吃喝了。何况听到了吗,证明有效,还另外有赏,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傻缺的老板,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再说了,等同失传的自生火铳由自己打造出来,这是从事这个行业以来最大的荣耀啊,到时候让姓宋的在他的书里面,顺带写上自己的名字,那不就是史书有名了吗?对于一个身份卑微的匠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自己的名字留在书上更诱惑人的吗?

他们不知道的是,对周天子和陈钦这样的带兵官来说,这点银子根本不值一提,垄断着自生火铳的制造技术,还怕缺钱,鸟铳这么麻烦的火器,尚且卖到了四两银子一支,自生火铳开口要到六两八两,想必也不愁没人要。当然在澎湖游击队没全部装备上自生火铳之前,周天子是绝对不会对外销售的,他甚至都不打算把这个事告诉郑彩、郑芝龙等人,这些人的吃相太难看了,倘若让他们知道,他们吃肉,自己能有口汤喝就算慈悲了。

撇开经济上的潜力来说,周天子更看重的是,它在战场上的潜力。自生火铳比起鸟铳,不仅仅省去了装燃火绳的步骤,降低士兵出错的几率。非明火的燃发装置,也使得火器部队一方面在夜袭战的时候,可以避免因火绳的火光而造成暴露的风险。同时也让火器部队免受阴雨天气的影响,想一想,在暴雨中战斗,当敌人的火器全都哑火,只能依仗刀枪棍棒作战,自己的火器部队却还能继续的密集射击,那不就成了八国联军与义和团对战的场景了吗,纯粹一边倒的大屠杀啊!

再者设计步骤的减少,加快了火器射击的速度,如果再算上赵大潼油布包弹的使用,那么训练有素的士兵,每一次射击的速度估计能控制在六七秒左右,已经足以形成不间断的密集射击了。这样的速度在后世当然还什么都不是,但在这个时代,至少大明境内,那就是独此一家了。凭借这样的装备,以及高强度和更科学的的训练模式,在理论上来说,澎湖游击队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手指能数的过来的强军了,只要经过一场战争的洗礼,真正的见过血,这一支部队必然地会成为所有敌人闻之胆寒的龙虎之师。

这样的技术,周天子所支付的只不过是区区数百两银子而已,但他能换回多少将士的生命啊。这样的买卖实在是太他妈的值得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