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章 瓦解星散(1 / 3)
乾符年间,国君昏庸无能,吏治腐败,视天下苍生如草芥。终于触怒天帝,至乾符二年(公元874年)关东发生百年大旱,久不见天降甘霖。农夫们站在田间地头,纵然是心急如焚却也只能看着干枯的苗圃龟裂的土地欲哭无泪,在平民百姓眼看颗粒无收时,官吏仍然熟视无睹强迫百姓缴纳租税,服差役,走投无路的百姓由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人,黄巢率领不甘鱼肉的百姓,揭竿而起反抗唐王朝黑暗统治。不甘民众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数次兵戎相见。期间虽谈不上大有作为,但也是燃起了这变革的星星之火。次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伐唐。远在冤句的黄巢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不得不说这黄巢也当真是一方豪杰,若换了他人那有这等霸气昂然?不说八人便是借他八十猛士也未必敢望其项背。
黄巢出身盐商家底,尤善骑射之术,却也粗通笔墨,少有诗才,在其五岁之时侍翁,父为菊花连句,翁思索未至,黄巢竟随口应曰:“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巢父惊愕间又觉奇怪,这孩子小小年纪怎的便有这般心思?心里虽然欣喜不已但思量一阵便觉得此子还需敲打敲打,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乃翁曰:“孙儿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思索一阵,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此言一出,可谓是技惊四座,其父其翁更是惊叹不已,问之如何做得出这等气势的诗句,黄巢淡然道“佳句乃天成,妙手偶得之罢了”此等气度更是让两人刮目相看。其后更是悉心栽培,助其为才!
却说初时,黄军东攻沂州(今山东临沂)而然竟久攻不下。无法便转攻山东、河南诸地,取得了攻占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八县的佳绩;随后皇军趁胜追击进逼汝州(治今河南临汝)。乾符三年九月,攻克汝州,杀唐将董汉勋,俘汝州刺史王镣,挥军直指东都洛阳!之后转战江南,乾符六年(879年)九月,攻克广州,俘唐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又分兵西取桂州(广西桂林),控制岭南,自称“义军都统”,并发布檄文,斥责朝廷“宦竖柄朝,垢蠹纪纲,指诸臣与中人赂遗交构状,铨贡失才”。此举深得人心,此时的黄军可谓是如日中天!世人皆知广州是唐朝乃至历朝历代最大的通夷港口和课税富地之一,口中有了这块肥肉黄巢军队想不壮大都难。但当真是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这黄巢军竟在广州大肆滥杀无辜,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惨遭屠戮者竟有二十余万之众!其后虽有拥兵北伐、称帝长安的丰功伟绩但似是这黄巢的残暴嗜杀激怒了上苍,最终却也躲不过败亡齐鲁,被手下战将林言倒戈一击,取其首级于泰山之巅的悲惨结局。然则也有另一说,据说“东西两都父老相传,黄巢实不死,其为尚让所急,陷泰山狼虎谷,乃自髡为僧,得脱”有诗为佐“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两说皆无真凭实据,着实让人真假难辨。
黄巢起义之后,纵然没有完成其宏图大志却也是撼动了唐王朝的根基,令其名存实亡,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终于进入让后人视若真空的五代十国时期,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因战乱频繁,竟没有完整的保留下任何一部公认的正册史志,只留下些许记载模棱两可的野史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占据中原,但是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老百姓怨声载道恨不得与之同归于尽。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后攻克中原,定都于汴京(今开封)。即使中原百姓回归故土,但仍是战火纷飞,百姓颠沛流离,当真是民不聊生。百姓终于忍受不了这暗无天日的年月,纷纷躲进深山老林避战时乱,以保朝夕。那梅卿、宁一正夫妇原本也是富庶人家,奈何这世道如此,不忍盘剥欺凌,百般无奈之下也只能抛家弃业进了这深山老林。
深山重围之中,翠帐如聚,潺潺流水之声如天籁般回响在这户人家屋外。转眼间七年光阴只如那屋外流水般匆匆而过,昔日那襁褓中的婴儿也早已长大,能做些轻巧活计了。只是孩童那知这世间沧桑,此时正在屋外无忧无虑的玩耍嬉戏,屋内女子正为一件清布小衫收角。在这深山之中夫妻二人虽然过得清苦,但对这捡到的孩子真是视为己出。说来也端的奇怪,话说这夫妻二人这些年来竟不育得亲生儿女,不知道是甚缘由。
事毕,起身唤道:“越儿,来,看看娘给你做的衣服合不合身?”那孩子闻言欣喜不已小跑而来,早些时候就知娘亲在为自己做衣服,早巴不得穿上试试了。梅卿为男孩穿上后,打量一番笑道“想不到我家越儿这般俊呢!”孩子闻言脸红耳热,竟羞涩得说不出话来,半天才道“娘,等越儿长大了,也给娘扯布做新衣裳穿!”女子闻言心头一动随即双眼泛红,心道他若是我亲生骨肉那该多好?我们这般瞒着他的身世也终究不是个办法,可如今越儿尚且年幼如何能让他承受这身世之苦?只能等他长大了再告诉他罢,想到此处不自觉又想到,他长大成人得知身世之后是否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