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斗战起、苦练功(2 / 2)

加入书签

闻到熟悉的湖水味道,就仿若鱼儿离不开谁一般心痒难忍。

他借力穿出茅亭,身体好像弹簧一样撞破两三毫米厚的冰层,两脚错动之间便扎入湖里。寒冷袭来,打了个寒噤便顿生喜悦,直朝湖底沉去。

在湖里修炼天罡掌能练成混元气,若修炼五玄拳或五禽戏呢?

这几天时间里,唐睿暗自反复把“五玄拳”和“五禽戏”对照练习,进行了一个非常系统的了解和思考,乃至于熟练。在他看来,五玄拳和五禽戏的区别就在于—五玄拳只模仿五种猛兽而创立的桩功,或拳、或掌、或腿、或指之战技随心而发,没有定式。而五禽戏则模仿五种禽兽动作来引导内息,有点跟后世的形意拳相似。

后世末武时代,搏杀战技已演变为武术,进而又成为舞术而娱乐于他人,而战技真谛——格杀搏斗逐渐湮没,甚至失传,只在民间少数国术高手中再现。这种现象是华夏人之悲哀呢还是后世人真正进化得超越了古人?

唐睿思之史载元朝民间无菜刀的黑暗时代,猛觉这是农耕文明统治者的劣性所致,若是牧猎野蛮社会,没兵刃防身之人类能活多少?这个时代,唯有那些俘虏为了取悦贵族,才将战场搏杀技能转为武戏来博取赏赐,苟延残喘。

他想到前世所在世界的青春年少男子多在武侠小说的引导下,诞生武侠梦,而被琴棋书画禁锢了童年、少年生活的唐睿当然更不例外。可惜,也就仅仅生出一个武侠梦罢了。

这除了国术在大环境的压制之下没落之外,更有世俗法规的束缚。又因为他是独生子,打小就背负复兴祖上书香门第子重任,致使从未接触过武术。没想到意外一死,竟然能重生在武学之家,三个月大就能浸泡炼体药汤强筋健骨,三岁便能修炼家传搏杀术。

这个时代还没诞生温情脉脉的武术一词,只有武道、战技、搏戏,或者更准确地称之为搏杀术,是**裸的sha ren技法。而唐家所传的混元功、天罡掌,已经是一种集修炼与战技为一体,内外兼修的高明功法了,没料想孙不二又把那极其高明的集搏杀、开丹田,通经脉为一体的经脉气修炼秘法——五玄拳毫无保留相授,还附带五禽戏。

是xing yun还是开挂?

又或是天道使然?

所谓五玄,是指一维奇点(玄点)、二维曲线(玄线),三维立体空间的时光里诞生特质生命体(玄命),都具有意念(玄神)和元精(玄力)。

拳经歌谣云:虚无生元精,点点藏于身。元精宰意念,驱使成一线。意念超时光,体内有乾坤。时光没界限,破之能长生。猴是木之精,胆豪无顾忌。马为火之魂,驰骋天地间。牛乃土之灵,杂草养精血。金杀生虎威,占山百兽鸣。水藏龙聚气,乃是生命源……

这些歌诀若无师傅讲解传授,外人得知也觉得玄之又玄,不知所云。但唐睿却猜测:墨子和秦越人联合开创的经脉气修炼法,虽各自创出“五玄拳”和“五禽戏”chuan shi,定然都得益于《七玄经》。

当然了,由于墨子要推行“行侠仗义、扶危救困”之理念,所以侧重于搏杀。而秦越人是治病救人,所以偏重于养气驱邪,强身祛病。是故,两人分别创造出的炼气法门便是:一个练到高深之时威力惊人念动sha ren;一个引导养气,修身护体……

功法都是人创造的,为何要拘泥于一派一家?

唐睿思忖至此,下定决心将“五禽戏”传授给身边人,而自己则以“五玄拳”为主,兼修“天罡掌”。

于是,他便从灵猴飞涧架开始,右腿在前,左腿为根,前三后七,右拳虚握上举,与眉同高,左手置于腹前缩身成团。屏息敛气,意守肝胆,思之猴之敏捷,前俯后仰,左倒右偏。忽觉衣袍阻碍流畅,遂三下五除二地脱去再练。

不一会儿,便觉左胸难受,气闷欲呕。当他咬牙坚持不久,又觉肝脏一扯一拉,撕裂般苦痛。刹那间,脑海轰鸣,双眸眼泪长流,浑身麻木,差点晕眩。

“缺氧?”唐睿念头一闪,毫不犹豫牙床紧咬,嘴唇紧闭,收回前腿,气沉丹田,电挚一蹲,猛力上钻,收手迅捷划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