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轻晚风 拂尘过(一)(1 / 2)

加入书签

淑挽宫内,八角琉璃宫灯笼着夜明珠,淡淡的珠光隔着薄纱透泄出来,不亮,却蒙蒙胧胧延伸至整座内殿。

此时夜深,殿内除去守夜的女官,便再无他人。

夜风轻挠,春意渐暖,催人入眠。

“贞儿!”芙蓉帐内,一声惊叫打破所有沉寂。

“娘娘……娘娘……”侍女秋儿急急地奔来,掀开纱帐,拍着帐内那人的后背轻轻唤着。

宜妃喘了大半会儿粗气才缓了过来,看清身边来人,这才发现自己已回到淑挽宫。

“我怎么会在这里?贞儿呢?”她抚着胸口,让秋儿扶着靠在床上。

“娘娘可是醒了,真是吓坏奴婢了。”秋儿舒了口,把定惊茶奉上,“娘娘放心小公主这会儿睡得可香呢。”

宜妃松了口气,想起刚才宴席上的一幕,还是胆战心惊,于是定了定神把茶喝下。半会又想起什么来,问道,“宴席结束了吗?”

“出了那么大的事,宴席早就散了,皇上见娘娘昏过去,心下急得要命,问过了太医说娘娘只是惊昏了过去,便放心让人先送娘娘回来,刚才皇上还遣人来问娘娘醒了没有。”

秋儿打从她一进宫便跟在她身边,在一波侍女中心眼最细,也最会讨人欢心,跟了她三四年,在皇宫这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也逐渐练成了精,自然最清楚什么话可以让主子开心。

可惜,她这次是算错了,如今的宜妃关心的可不是这些。

“刺客都抓到了吗?”

“都抓到了,一共十二人全都送去了大理寺。”宜妃点点头。秋儿怔了怔,复又是欲言又止的样子。

宜妃眉轻挑一下,“怎么,有什么不妥的?”

“秋儿只是奇怪那个女盗……”秋儿宴席上也在侧,知道自己主子不喜这个叫秦燕的女盗,但她又救过小公主,她摸不准主子的心思,说话有些怯怯的。

宜妃心头一跳,看她一眼,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秋儿咽了咽口水说,“那女盗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竟然恳求皇上饶了那些刺客的死罪——”

宜妃执碗的手不经意得轻轻一颤。秦燕先是在宴席之上肆意胡闹,后又穿梭于刀枪火海,图手制住所有刺客,为的却是救那些刺客的性命?!

这女子亦正亦邪,性情还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皇上什么反映?没把她当成刺客的同党吗?”她冷笑,秦燕这么做不是把头搁在刀口上吗?

“皇上听了半晌没说话,皱着眉头看了她好半会儿。”秋儿顿了顿,“可皇上看了她一会儿,突然又笑起来,说什么‘秦姑娘果然斋心仁厚’。那女盗便顺手推舟说‘皇上乃一代名君,既然皇上已大赦天下,就定不会食言’,皇上又笑了,最后命人把刺客押去大理寺严加拷问,但死罪却是免了。”

宜妃眉头越皱越深,这江湖女不懂规矩,皇帝看在静宣王面上不予惩戒也就算了,怎么还事事顺着她?难道皇帝当真之前就认识她?

“那太子拜师的事又如何?”

“说起来还真有意思,宴席要散时,咱们太子殿下又急起来,嚷着要那女盗继续出题。人人都叹太子殿下心意太诚,怕万一太子殿下拜师不成会一时承受不起。谁晓得那女盗又一次出人意料,笑着对太子殿下说‘小殿下即见着了本师,怎么也不来跪拜’”

“大家听了都怔在当场,太子殿下更是傻了眼,待反映过来,忙跪在地上给她磕了三个响头,但起身时还是和周围人一样一脸的不解,那女盗又道‘小殿下即通过了我的考题,我自然遵守承诺收你为徒’”

秋儿见主子也是不解,又说道,“她这话说得谁都不明白,却只有静宣王听后叹了口气,那女盗装得神神道道的,只说‘我想考的并不是小殿下的智谋,考的单单是小殿下的心,做皇帝要的不仅是智谋才略,心胸更要宽广,懂得明辨是非,小殿下是未来储君,必然要具备这些条件,小殿下既然可以奋不顾身救下宜妃娘娘和小公主,有的便是胆识和宽广的胸怀,自然是通过了我的考题’”

宜妃将手中茶碗放下,抚着身下锦被,“同样是玄千机的徒弟,这一个怎么这么精怪。”

同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一个就超凡脱俗万人敬仰,一个却是亦正亦邪众人恐之?不过,她这不按常理出牌的性情倒挺像传闻中的玄千机。

只是这样的人若留在京城……也不知又要惹出什么事来。

而她自然也不喜她留在这里。

秋儿又叨了几句,见自己主子抚着锦被发着呆,不一会又轻叹了一声,便识相地住口不再说。

宜妃靠在床上,仰头闭目,摆了摆手,只淡淡一句,“派人去回皇上我醒了又睡下了,夜深了,你下去吧。”

秋儿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帏帐内,如玉美人抚了抚额头,似已累到了极点,她眉头紧蹙,心中翻腾。

这座京城总是不得安生,三年前是那场腥风血雨的夺谪之争,而如今又要发生什么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