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肯定能堵在家里(1 / 2)

加入书签

144. 肯定能堵在家里

孙应宽告诉他们,他原先是和两个儿子一起住,后來儿媳和婆婆矛盾日深,大儿子就到西峪村落户,搬走了,再往后,种地赔钱,二儿子也领着媳妇跑到省城租房居住,长年打工,为省路费,过大年都沒回來,更不幸的是,老孙的老伴前年也去世,偌大一个院子,就留下老孙一个人,

从孙应宽的介绍里,丁国义听出一种凄凉之意,他在罗山镇工作时,老孙还住着祖上留下的两孔旧窑洞,破破烂烂,住得很憋屈,但老孙和儿子们的精神上和心理上却是舒展的,老孙曾说:“我计划修六孔窑,两个儿子各两孔,我和老伴两孔,让一家人住得宽宽敞敞,舒舒服服,”

两个儿子更自信,大儿说:“书记叔再过几年來,你会认不出我们家的,”

二儿子说:“用不了几年,有两三年就够了,到时候你把镇政府的人全领來,也能给你安排得下,”

丁国义到县上工作之初,曾來东峪看过一回乡亲们,那时老孙家正蒸蒸日上,刚搬入新宅,他呢,身后跟着秘书、司机以及镇领导,一行五六人,在屋里站了一会,说了几句话,当他挥手向一家人告别时,看到一家男女老少灿烂的笑容,感觉出这个家正充溢着一种令人振奋的旺气,可是十來年之后的今天再來,六孔窑洞四间平房,只住一位孤零零的老人,透着一种衰败的凄凉气息,他有一种不祥之感:土地承包所激发出來的致富热情和一度曾滋润起來的好光景,难道昙花一现地成为过去?难道农村又要回到曾有过的那种贫困中去?

老孙把丁国义夫妇迎进5号窑,编号是二儿子搞的,门楣上钉有一个白色椭圆形牌子,上面用黑油漆写的号码,编号的顺序考虑了尊老,正中间l号、2号两孔窑是孙应宽住的,左边的3号、4号大儿子住,右边5号、6号二儿子住,他们进入的是5号,5号和6号有小门相通,二儿子的东西集中到6号去了,5号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老孙说:“我初一就把家收拾出來,生上火了,你们住的是楼房,不知道习惯不习惯窑里住?”

王慧说:“挺暖和,是一种跟暖气、空调不同的暖和,而且一点也不干燥,挺好挺好!”

老孙高兴道:“只要你们能住得惯,就多住几天,以后來也就住我家,你看六孔窑空了五孔,住个三月两月都沒问題,”

丁国义说:“这回不能多住,顶多是把老李家少住的一天给你加上,那就是三天吧,”

老孙说:“是啊,按你们原先说好的,明天后晌到我家才对,怎么提前了?李天佑和高凤娥同意你们走?”

丁国义想了想说:“有个问題想请教你,我们到老李家以后,李军既不回家吃饭,也不回家睡觉,按常理,你就是再忙,真的忙得顾不上吃饭、睡觉,从礼貌上讲,也该抽空回來见见我们才对,可沒有,这使我们住得很不是滋味,就提前到你这儿來了,你们住得挺近,应当了解点情况,你说这是怎回事?”

老孙说:“也许与辞职有关,你想吧,他给公家当镇长,也算是像模像样的一个官了,现在一回家,啥都沒了,心里能好受?”

丁国义说:“可辞职与我沒有关系呀?”

王慧说:“心里再难受吧,我们到他家作客,他出于礼貌也该见见面呀!老孙你一定知道点就里,帮我们解解这个谜吧,”

老孙摇摇头:“我说不清,要弄清是怎回事,只有找李军坐坐,就算他不直说吧,说话听音,锣鼓听声,从他的话里总能听个**不离十,”

丁国义说:“李军不露面,我见不到他呀,”

王慧说:“老孙大哥帮我们一把,行吗?”

老孙点点头:“你安心住着吧,你们在我家起码得住五天,这是杏壳儿大的东峪村,不是北京城,五天还愁找不到一个人?我给你留点心,”

丁国义说:“在你家住不了五天,顶多三天,”

王慧说:“三天之内,你必须帮我们找到李军,”

老孙说:“你们别到陈玉珍家了,她家的两天也给我加上,那就是五天,”

丁国义问:“陈玉珍是谁?”

老孙说:“就是马吉祥的老伴,她经常哭哭啼啼的,你们去了心里会很不舒服,”

丁国义说:“不去不合适,老马不幸去世,我们不能躲着不去呀,”

王慧也说:“就从安慰家属的角度讲,也该去,哪怕少住一天都行,”

老孙说:“陈玉珍把莜面、豆面、荞面都拿到我家來了,要我替她做给你们吃,她说你们千万别去她家,她说了,凡是公家的人,她谁都不见,嫌招惹麻烦,”

丁国义一听,愣了,不见公家人!这和李军的避而不见是不是一回事呢?是公家人怎么啦,还是东峪人哪根神经出了问題?

老孙说:“村里的事,疙里疙瘩,谁都说不清,说不清不说了,说吃饭吧,老丁你熟悉,喜欢吃啥,点一种,我得笨雀儿先飞,早动手,”

王慧说:“到了你们家,我得发挥我的职能,不能吃现成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