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靓丽女子初露脸(1 / 2)
146.靓丽女子初露脸
孙应宽频频点头道:“咱老百姓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只是沒文化。嘴上说不出來。”
王慧感到丈夫讲得太好了。把农民那种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她朝丁国义翘了翘大拇指。然后转向孙应宽问道:“老孙。这种乡俗迷信色彩很浓。你们相信?”
孙立宽说:“老百姓就是这样。光景过好了。迷信思想就淡了。初承包土地那几年。很少有人家送穷土。以后光景一年不如一年。就又想起送穷土來了。你说当农民的。除了这。还能有啥捎去?”顿了顿又说:“我听说后天有好几个人决定外出打工。要撂下土地偷偷走。干部们已经知道了。说要走可以。全年的税费交清。交不清不能走。你看吧。后天村里有好戏哩。”
回到屋里后。孙应宽提过一壶热水來。说:“你们洗漱吧。洗完就过來吃饭。饭早做好了。”说罢出去了。
王慧说:“來。你先洗吧。”
丁国义望着窗外。沒有反应。
王慧说:“怎么。又多愁善感哪?”
丁国义说:“看了群众送穷土。听了老孙刚才的话。心里觉得沉甸甸的。”说着走到脸盆跟前。正要动手。又停住了。说道:“王慧。我基本弄清李军是怎么回事了。”
王慧问:“怎回事?”
丁国义说:“东峪的情况很不好。甚至可以说很严峻。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我在职的时候。我是从罗山镇起家的。东峪是我的故乡。我却对这里的情况一无所知。应该说。我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可我不知趣。居然大大咧咧地见江东父老來了。李军作为江东父老的代表。不跟你见面难道不是很自然的事吗?”
王慧点点头:“有道理。很可能就是这么回事。”
丁国义这才开始洗脸。
猜着了“李军避而不见”这个谜。丁国义在沉痛地责问自己:为什么在职时对东峪的真实情况竞这么一无所知?人说当局者迷。为什么当局者就会迷?那时若是不迷。能及时发现。他完全有权力采取措施。东峪以至整个罗山镇就不会走到今天的地步了!
丁国义是在院里踱步时这样自责的。听到王慧在叫他。才停止踱步。走进1号窑里去。
原來老孙决定晌午给他们吃荞面铪饪。这是城市里少有的一种面食。自然也就少有人会做。首先要和好面。也就是要和得软硬适中。然后掐一块。搓成指头粗细的条。夹在左手指间。右手在条上掐一点。就便捺到左手心。右拇指稍稍用劲压着一旋。一个饴饪就掉一盆里去了。旋到够吃的时候。就下锅煮熟。搁上各种调料和羊肉臊子。这羊肉臊子也是有讲究的。那肉丁要切得不大不小。筷子一搅和。正好能嵌到每一个恰饪里面去。吃起來就更有风味了。
女人家对做饭就是有天分。王慧是向老孙学的。可一学就成。此刻已能熟练操作。动作老练。速度也不比老孙慢。丁国义进门时。老孙正夸她:“行了行了。走时给你带几斤麦面。回去自个做着吃。”
王慧很是高兴。见丈夫心事重重的样子就说:“來老丁。你也学学。用大拇指压住一旋。就成了。学会了回去好给我打下手。我已经出师了。老孙刚才说的。”
丁国义心思不在学做饭上。摇摇手说:“不行不行。王慧你知道我连稀粥都熬不好。这玩意儿更不行。”
老孙说:“不用难为他了。让他还是出去散步吧。多走一会。就能多吃半碗饭。这比啥都强。”
正说着。门哗一声开了。一位靓丽的年轻女子出现在门口。并说道:“丁叔、王姨好!”说着迈进门坎。与丁国义和王慧一一握手。
丁国义一看。说道:“咳呀。是玉兰!”又对王慧介绍道:“何玉兰。当年县委机关灶厨师何永祥的女儿。”
王慧打量着玉兰。说道:“老丁曾提到过你。说你聪明能干。但对你的什么事。他沒办了。很遗憾。你今年有。。很不好意思。不知你介意不介意问你的年龄?”
玉兰微笑着。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说道:“长辈问晚辈。有啥不可。不小了。而立已过。不惑将近。三十五了。”
“噢?”王慧瞧着她。“我还以为你沒出了三十呢。”
丁国义说:“玉兰你坐。坐下说话。”
玉兰很有礼貌。等所有人都坐了。她才落座。
丁国义说:“玉兰。你的事因我工作变动以后。沒能及时关照。就给耽误了。待我想起问县里时。你早已辞职。见了你父亲。我得向他道歉。”
丁国义说的是玉兰的工作问題。玉兰家在西峪村。师范学校肄业。在县城东关小学当民办教师。教六年级。他父亲何永祥在县委机关灶上当厨师。丁国义当了县委书记后。何永祥找过他一次。要求解决女儿的转正问題。话说得很实在:“丁书记。我不是要走后门。要你无原则照顾。你先了解一下她的工作怎么样。工作不好。不用考虑。工作一般好。也不用考虑。一般好的人有的是。考虑了她。人家别人有意见。我说的是。要是她工作特殊好。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