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同是庶出,有人得过且过,有人志气高昂(1 / 2)

加入书签

李氏和如美都不见人影。料是出府去齐州城新开张的酒楼尝鲜去了。想想一时半刻还回不來。又溜到朱氏的院子里。

朱氏一见如晴便问饺子送去了沒。如晴狠狠地点头。“送去了。二哥哥吃了几口。说味道还可以。”

“真的。”朱氏脸上闪过喜悦。抚摸如晴稚嫩的脸蛋儿。“那好。以后二少爷喜欢吃那就继续给他做。”

“别别别。”如晴忙道。“府里头又不是沒厨子。娘何必劳累自己。”

“傻孩子。那只是娘的一片心意。你懂吗。礼轻情义重。”

如晴在心里扁唇。想说什么。可看着朱氏柔和的眼。到唇边的话又咽了下去。自己的娘对方府抱着什么样的心思。她如何不知。只是觉得自己的娘真的太命苦了。

******

同样为人母。朱氏为着如晴能在方底过上好日子。不惜余力地做着自己觉得该做的事。那边怡情轩。张氏也是这般打算。只是。如善却比不得如晴。会任自己的娘差遺。

张氏发现从劲竹院回來的如善一副心不在嫣的模样。不由问道:“善儿。知义的伤势怎样。要紧吗。”

“那就么点伤。死不了的。”如善不耐烦地回答。想到刚才在知义那里也受到同样的待遇。就不打一处來。又埋怨起自个儿的娘亲來。“娘也真是。明知那二人根本就不把咱母子仨人放眼里。干嘛还非得拿热脸贴人家冷屁股。”

张氏料定自己的女儿又受到冷遇了。暗自咬了银牙。又重新整了慈爱的面容。“善儿呀。娘不是早就告诉过你吗。你日后总得嫁人的。这在婆家能否过得体面。也得靠娘家父兄支撑。方氏一族在官场多有结交。再加上那老虔婆在京中也有不少体面。日后知礼知义两兄弟。定非池中之物。就算你不喜他们。但这面上。总得和和气气吧。乖。听娘的话。千万别与他们置气。这样对你沒好处的。”

如善鼓着一张粉脸儿。眼睛略为不屑地一撇。“娘说的句句在理。可人家又不把咱们当回事儿。我又何必眼巴巴的倒贴人家。娘也真是的。你处处巴结他们。也不见得人家多瞧你一眼。”

张氏被堵得哑口无言。这个女儿。她是引以为豪的。如善一向早熟。并且聪明伶俐。从一出生到现在。常常无师自通。呤诗作画无一不精。有时候无意中念出一的诗句來。常常令她这个在闺阁时也素有才女名声的她也自叹拂如。甚至连才气纵横的方敬澜也大为吃惊。

但。这个宝贝女儿虽才气不凡。却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方说。在人情世故上。这个女儿总是极不合群。并且孤傲清高。从不把任何人放眼里。张氏也知道这个女儿心气高。可。现实摆在眼前。想不低头也沒法子呀。

想到这里。张氏又拉了如善的手。苦口婆心道:“善儿。听娘一句话。你是女孩子。这女儿家在家从父。你只需讨得你爹爹的欢心。相信你在方家自是如鱼得水。可。女孩子总归要嫁人。做姑娘时可金贵着。但做了人家媳妇。就都矮上一截。这个时候。想要在婆家过得体面。也离不开娘家的支撑呀。善儿。娘知道你心气高。不屑与知礼那帮人打交道。但现实摆在眼前。你想不服气都难。”

如善倔着脸儿。语气铿锵:“女孩子又如何。难道女孩子除了嫁人。就沒别的出路不成。哼。娘放心。凭我的本事。定会找一门比如真更加显贵的夫婿。好让那帮狗眼看人低的人瞧着。咱庶出的可不比嫡出的强。”

张氏摸摸如善的头。夸道:“你能这般想。娘甚感欣慰。可。这姻缘呀。也要讲门当户对。你爹爹就区区五品官儿。我想。你尽管得你父亲宠爱。但总归是庶出的。一般官宦之家稍有体面的公子哥。哪会娶个庶出的当主母----”

如善厉声打断母亲的话。“娘越说越糊涂了。什么庶出嫡出的。你怎么连自已都看不起了。我就算是庶出的又如何。我就不信。凭我的本事。找不着体面尊贵的婆家。”她豁地起身。來到窗前。望着如真的院子方向。冷笑一声。“不就是个填房。连侯府爵位都沾不着边儿。有什么好扯高气扬的。”

张氏又气又恼。“你这痴儿。那如真一來是嫡出姑娘。二來也是运气好。让她给碰着了。可咱家什么底儿呀。永宁伯世子娘看着就不错。要人才有人才。要人品有人品。那可是打着灯笼都找着的---”

“可恨爹爹却是死脑筋。不肯替我作主。”想到昨日被父亲那一通责罚怒骂。如善至今还是委屈不甘。

张氏叹气。“你爹爹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肯帮你。生怕被人说闲话。可善儿。你要记住。但凡女子。想要过得更好。也避不了一个争字。若当年我若不争。说不定早就被李氏姐妹给踩脚底了。哪还有今日穿金戴银的享受。”

如善转头。握着母亲的手。“女儿知道娘委身爹爹做妾确实受委屈了。不过娘请放心。女儿定不会让您失望。一定会找一门好的婆家。好让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人瞧瞧。咱庶出的并不比他们差。”

张氏欣慰至极。揽着女儿的肩膀。“我儿真有志气。娘支持你。只是。这姻缘。还是要讲门当户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