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李骁成亲,身边异心的奴才(2 / 4)
。”炫耀居多吧。
老太太满意地点头。捋了如晴柔顺的发比。赞赏道:“晴丫头年纪小。却也能明白这些事理。胡夫子可沒白教导你。”
如晴低头。胡夫子虽然有文豪泰斗之称。可惜她却不是个好学生。只听进了些皮毛。她之所以会有这些深刻想法。也不过是在现代多活了一把岁数而已。
“奶奶您的意思是。咱们不必去了。”如晴觉得不大可能。不然便宜老爹也不会天天纠结到饭都吃不下了。
说起方敬澜。还真是给他拘一把同情的泪。庶弟沒什么厉害本事。可人家的女儿却争气呀。居然让靖王府垂青。人家一下子跃为皇亲国戚。靖王又是那般威震四海。相信稍微提携亲爱一下也是轻而易举的事。这方敬江有了靖王世子这门显贵女婿。定是水涨船高。相信要不了多久。便会超越他这个嫡兄。这让他情何以堪。
去庆贺呢。肯定会受到奚落与打击。不去呢。靖王府那般显赫门弟。不去巴接那简直就是脑袋被门挤了。
与方敬澜同一想法的。还有远在海宁的大伯方敬滔。及包括方华香在内的一众堂兄堂姐。话说。方家诸兄妹虽然天南地北的隔着。但兄妹间的感情还是较亲厚的。虽只是堂兄弟姐妹。但也时常书信來往。关系倒也密切。这不。方敬江这回逢嫁女之际。接连发了好多请柬与方府族人。估计周姨娘会长徒跋涉至腿软。但相信人家那是甘之如贻。这便苦了方家诸位兄弟姐妹及一干族人。估计会嫉妒到眼红。再由眼红到捶胸顿足。甚至睡不着觉。瞧。方敬澜便是最好的例子。周姨娘走后才两天时间。精神气儿都焉下了许多。人比花娇媚功了得的张姨娘都靠边站。一向得宠的如善都被骂得狗血淋头。更不说如美了。被骂得几乎泪水装了一整缸了。
最惨的还要数知廉。方敬澜按例考他功课。发现那么一段时间居然连四书都背不齐。更是气上加气。抽了一旁的戒尺便沒头沒脑地打了下去---直到如今知廉都不敢出來见人。
老太太中气十足的话拉回已神游太虚的如晴。“依我老婆子的意。就不必去了。可你爹非要在那钻牛角尖。怨得了谁。”
如晴恍然。有些佩服起奶奶的精明与磊落脾性。但也理解便宜老爹那番纠结。
不过长辈们那些复杂的弯弯绕绕。并不影响如晴继续在写意居**奴仆的心情。这天。她正虎虎着一张脸对玉琴银儿等几个小丫头道:“近來我屋子里发生什么事。母亲每次都能摸得精准。料想是我这儿出了内贼的缘故。先前的事我就不追究了。只是从现在起。你们都得给我把嘴巴捂严实了。若再是议论他人是非或是把我屋子里的事张扬出去。我不会打你们。也不会骂你们。只需扣银子便是。发现一次。扣一月月钱。发现两次。直接送乡下庄子里吧。反正我听奶奶说。乡下庄子里还缺几个扫茅房的粗役。”乡下的茅房可不比府里的茅房干净好打理。那可是几十号人共用一个茅房。臭气薰天。蛆虫满地爬。碰上夏季。洗澡的人增多。每日里还要清空茅房里的污物。挑着粪便需走几里路倒入地里的粪池里。一般担这类活儿的人都是庄子里的佃农或是长工轮留担任。让一个十來岁的小姑娘去打理。那便是危言耸听了。当然。玉琴银儿沒在乡下呆过。直接便被吓呆了。桃红绿柳等人确是在庄子里呆过的。虽未干过清理茅厕的活儿。却也知道那儿的茅房臭气薰天。粪池大且深。确实恶心死人的。被拔到如晴这儿。已宛若天堂。哪敢造次。
见自己的话起了震摄作用后。如晴又缓和了语气:“比起在二姐姐和三姐姐那吃喝不愁穿金戴银。呆在我这。确实让你们委屈了。人往高处走。也是人之常情。若你们觉得跟在我身边沒前途。大可禀明我。我再作主。让你们达成心愿便是。我虽不才。脾气亦不算好。但这点成人之美的心胸还是有的。何苦在背地里使绊子惹我生气呢。”如晴脱离李氏后。一月只有区区二两银子的月钱。当堆花钱还勉强够用。但平时候买些小东小西便捉襟见肘。更别说打赏下人。如晴发现。当古人还是挺舒坦的。至少不必像现在那样。凡事都要自己动手。她一个眼神下去。自有下人拾掇。但这些全都是建立在银子上的。方府虽统共就五六十个下人。却是派系林立。她一个都得罪不起。只得保持中庸之道。在不得罪人的前提下。尽量搞好主仆关系。这唯一的途径便是用钱打赏了。
打赏下人不必使太多银子。只需10吊20吊钱便成。但打赏次数多了。也不是个小数目呀。
所以呢。如晴只能挣外快。给方敬澜做一双鞋子。用自己满是针头的手指头搏取便宜老爹的同情心与欣慰之心。以达到挣额外的目的。
话说。在方敬澜心目中。如晴虽不若如善那般天资聪颖。却也是温柔乖巧从不惹事善解人意。并且贴心。和她的娘一样。温柔且从不惹事。他沒道理不善待她们母女。
再來。如晴绣的鞋子(朱姨娘要居首功的)那是女儿一片孝心呀。感动都來不及了。哪里还能找茬挑刺。见如晴满手的针眼。心痛发自内心。一股脑儿地送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 当然。这些全归如晴的私房。也只有写意居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