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图书管理员,许兰(2 / 3)
大的图书馆,便把教堂清空当做附近几所学校的共用图书馆。
而八十年代后,清水河图书馆对社会开放了。
我穿过林间小路走到图书馆门前,习惯性的抬头仰望楼顶那尊丑陋的恶魔雕像,它在烈日下俯瞰众生,阴影使那张石头的脸庞更加充满邪气,如果盯上了每一个看它的人。我曾在傍晚凝视它,隐约感觉了恶魔的狞笑,甚至幻听到让人不安的笑声。
我知道那并不存在,只是潜意识里的负面情绪在做怪。
最后看它一眼,矮小的身子半展开的双臂,似乎只有它的脸和与臂膀一体的翅膀有些骇人,其他都如小丑般可笑。而且那粗糙的石料历经百年,已经变成黑褐色,看上去实在像件画院学生失败的雕刻作品。
走过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铁围栏,我踏进清水河图书馆。
门廊前是两根大理石石柱,与众不同的是上面雕满希伯来语的符咒,多年来中外学者一直在研究这些文字,但只知道它们是公元前摩西时代的文字。拜占庭的教士们称这些文字是来自地狱的诅咒,应当摧毁,但摩西教也就是犹太教的长老们却认为这是来自天国的启示,是天父最直接的圣迹。因为清水河图书馆的存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宗教力量在进行着明争暗斗。在清水河图书馆对面就是一所犹太人教堂,他们是为保护心中的圣迹而来。
进入图书馆,迎面而来是一股混着油墨味的阴寒气息。正面墙上悬挂着启功先生的题字:学海无涯,在题字上边是毛主席和一些科学伟人的画像。两个犹太学者从我身边经过,低语着什么,不论什么时候来总是能看到他们,有一回甚至看到他们在借阅中文书籍,如果让我说,恐怕他们比那些大四学生还要精通中国的文化。走廊里寂静无声,偶尔能看到一两个学生,都一脸漠然,抱着书匆匆来去。这个地方虽然有很多间阅读室,但很少有学生肯留下来阅读,因为种种恐怖的传说。我大概是个例外,那些传说都只是传说,没谁亲眼见到魔鬼,因为魔鬼并不存在。
就像很多恐怖小说中说的那样,与魔鬼相比,人才是最可怕的。
三楼的管理员的坐位上空无一人,大概是去厕所了。我和往常一样到外国语言文艺图书阅览室,那里有我要找的前苏联文学作品。已经下午三点半多,开放式的阅览室里空无一人。我在书柜间寻找索尔仁尼琴的《癌症楼》,这是一本我看了近三年也没能看完的小说,天晓得我为什么还要借阅,也许是因为他名气大,也许是因为索尔仁尼琴是前苏联那些被伤害和遗忘的不肯向权贵屈服的一分子,这样的人物总能引起我的共鸣。只是他的小说实在沉闷,或许是译作质量的原因,我没能从中看到闪光之处。
在标有俄罗斯的书柜前,我找到了《癌症楼》,和我上回见到它时一样新,说明没人来借阅,我又翻看台菲和佐琴科的书,甚至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们都和我上回见到时一样,落了层薄薄的灰尘。
这是个匆忙向前的时代,太过功利,即使是学子也无心阅读。
我拿着书穿过几个书柜,低头沉思着走向管理员的方向,像是感应到什么细微的变化,我抬起头,眼睛顿时一窒,那个在公车上被骚扰的少女正坐在桌后,低头抄写着什么。我心跳莫名加快,感觉如在梦中。愣了片刻后我竟不由自主的躲到一旁的书柜后,这时她抬头起困惑的向这边望来,我忙缩回身子,她没有过来查看,而是继续埋头工作。我不明白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傻兮兮的像少年遇到喜欢的姑娘。我感到自己脸红了,手心出汗,我告诉自己要镇定,在车站分手时不是很镇定吗?只要保持就可以了,再说这种艳遇很难有结果。
道理很明白,可是我却犹豫了。
这个女孩让我想起孔凡红,一个中学时的同学,英语课代表,那时她就坐在我身后,短发,微胖,算不上漂亮,但却是我喜欢的类型。她说话、微笑、走路的样子全都深深的印在脑海里。我记得我时常借故转身,只为看她一眼,或是闻一下她身上的味道,特别是她抬头看我时的模样,微笑着,明澈的眼眸仿佛一道彩虹。我喜欢她,如果时光倒流我一定会向她表白,而不是错过一切。
我深呼吸,然后探头观察,她还在低头抄写,我告诉自己不要再错过,然后强作镇定的走过去。
“是你?”
我假装惊讶的说,她抬起头,同样一脸惊讶。
“是你啊?吓了我一跳。我刚才就在想你会不会是来借书的,还真是。呵呵,我叫许兰,图书管理员,刚从从外地调回来。”
许兰站起隔着桌子伸过手来,我忙放下《癌症楼》,握住她的小手,凉凉的,柔若无骨。我心底一阵狂跳。
“我叫耿重宙,记者。”
“你经常来吗?”
许兰低头查看我的借阅证,并问。
“嗯,经常来。”
“呵呵,那以后咱们见面的机会就多了。还有,刚才的事我得认真感谢你。”
许兰说着抬头递还借阅证,脸色羞红的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