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7章 就来自这头牛(3 / 6)
大师说过的一句话: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这句话只是济公大师说的话的上半句,这首诗还有下半句的:
“世人若学我,如同堕入魔道。”
济公大师吃了一条狗腿,能用泥巴再给狗重新接上一条,狗还能活蹦乱跳的跑。
济公大师吃了一只鸡,旁边的人质问他你一个和尚为什么吃肉,济公大师能从嘴里重新吐出一只活鸡来。
济公大师说我想吃肉,整个村子里的鸡鸭鹅狗都排着队来等着济公大师吃。
没有大师的神通,就不要学习大师的所作所为。
当然这只是《高僧传》中的故事,真假难辨,但是道理却总归是那些道理。
“宋先生,我这猪肉怎么样啊?”牛总问宋晓冬。
宋晓冬还没有动筷呢,听见牛总问自己,就拿起筷子来夹了一块肉放在自己的嘴里嚼。
确实是很有嚼劲儿,也很有猪肉味,但是还是难入宋先生的口。
宋晓冬嚼了一会儿之后微微的点头,对牛总说道:“牛总养的猪确实是名不虚传,住二层小楼的猪,和睡地板的猪,味道就是不一样。”
“哈哈哈哈哈”
王尚进马加一周远致都是拼了命的要拍牛总的马屁,把这猪肉吹的是天花乱坠,而宋晓冬却只是脸色平淡的表示说还行,早就看不惯宋晓冬态度的王尚进忍不住开口说道:“宋先生,我看你这不咸不淡的态度,难道觉得牛总的猪肉不如你家的好吃吗?”
这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一群人围着一个人拍马屁,而有一个人不屑于去拍别人的马屁,那么这个人就会被孤立的。
第二千二百四十七章水土不服
在王尚进的眼中,像宋晓冬这样拍马屁拍得不够响,拍的不够努力的人也是不能接受的。
你不拍马屁,你就是清高自大自命不凡。
宋晓冬也根本就没把王尚进放在眼里,也根本就没把这个牛总放在眼里,但是既然王尚进问了,宋晓冬就决定恶心他一下。
“王总,实话实说,猪肉我也吃过不少,牛总这住别墅的猪虽然确实口感不错,但是,王总说的对,我还确实吃过更好的猪肉。”宋晓冬歪着头,紧紧地抿着嘴唇,挑衅的看着王尚进。
牛总都没发话嫌弃宋晓冬态度冷淡,身边的狗倒是先叫上了。
“宋先生,你可别说笑话了,牛总的猪是正宗的互助八眉猪,是英国《世界家畜品种及名种词典》中在录的珍贵猪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地方猪种,就算是互助本地,也没有牛先生的养猪场这样的条件,整个国家,都没有比这里,更好的猪肉!”王尚进激动的都要喊出来。
宋晓冬听了微微一笑,对王尚进说道:“王总看来对牛总的猪场很了解啊,难道提前做过功课?”
马加一、周远致和张丽娇听了宋晓冬说的话,忍不住都要笑出声来。
宋晓冬的意思就是,你王尚进,为了今天和牛总见面能够拍马屁,回去专门调查了一下牛总养猪场的事情。
也就是拍马屁打草稿的意思。
“你!”王尚进被宋晓冬问的说不出话来。
因为昨天晚上,王尚进在家确实在网上看了好多关于牛总养猪场的新闻,好找人亲自聊了聊,对牛总养猪的事情,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甚至,王尚进都不是第一次吃牛总养猪场的猪肉。
但是在饭桌上,王尚进惊讶的表情比谁都浮夸。
“牛总,说句公道话,你也觉得整个国家都没有比这里更好的猪肉?”宋晓冬笑着问牛总。
牛总哪里敢承认啊,笑呵呵的回答道:“哪敢啊,我又不是职业养猪的,再说了,好吃不好吃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很主观的。”
牛总否认,王尚进的马屁不就没拍响么,王尚进听了牛总的话,也连忙改口:“我这是夸张!”
宋晓冬则说道:“牛总,王总既然问了,我就说一下,我觉得,牛总养猪的技术确实是一绝,可是我觉得,还是可以更好。”
“是么?”牛总皮笑肉不笑的问宋晓冬。
“牛总,你的猪是八眉猪猪,原产地青海离你的养猪场多远?”宋晓冬问牛总。
牛总被问愣住了,他不知道,他只是听说互助八眉猪品种好,所以就高价引进,别的都没有考虑。
“问这有什么用?”王尚进白了宋晓冬一眼。
“我不知道。”牛总回答道。
“牛总的养猪场在宁东,离青海上千公里了,跨好几个省了。”马加一替牛总回答道。
“那我问你,王总,人有水土不服,猪有么?”宋晓冬问王尚进。
“这和猪肉好不好吃有什么关系?”王尚进不回答宋晓冬的问题。
“牛总为了自己家人喝到最好的牛奶,不惜跑几千公里去内蒙考察,奶好不好喝,和水草有关系,猪肉好不好吃,和水土就没有关系了么?”宋晓冬反问王尚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