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初赛(1 / 2)

加入书签

报名以后的准备时间是三个月,叶先生知道陆羽嵩总算是报上了名,很是高兴。

“有空多练练,你要是能拿个大奖,我也能跟别人说这是我叶静千的人。”

叶先生半开玩笑地说。

陆羽嵩到这个时候真是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压力。

其实压力和动力真的就是密不可分的。假设你没有目标,没有别人给你的期许,那么人的惰性一上来,可能就成了一个无限期拖延症的患者。

陆羽嵩虽然一直对于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但也没有想太多什么初试复试如果没成功怎么样,不过看叶先生这句玩笑话,说自己是他的人,那么这样给的压力就大了。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除了本职工作以外摸清楚人家比赛的要求,并且加以复习巩固。

其实在陆羽嵩专职做甜点以前,也算是个全能选手。好比是医学院的学生,一开始也是全面学习的,只是到了后来才分了具体的东西。

像陆羽嵩的家庭状况,让他很早就决定不上大学,而是早早到社会上学一门手艺找工作减轻妈妈的负担了。

当年他也没有什么想法,只知道电视上有很多厨师学校广告,说是就业前景很好,学费可以在里面勤工俭学抵掉一部分。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的确,社会不管发展到哪个阶段,饮食男女都是一样的,吃,总是少不了的,何况越往后发展,人对于食物的要求越高,吃饱吃好就是说的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他记得童年的时候看过一部港片,几个演员都是香港的明星,有他最喜欢的张国荣,演个小混混,阴差阳错做了厨师,最后还一步步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大师傅,对,电影的名字就叫《满汉全席》。

他也很想像那个主人公一样,有朝一日脱胎换骨当大厨,所以他在学校是最用功的一个。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不勤奋,勤奋的人不够聪明。但是陆羽嵩属于那种又有点天赋又肯花功夫的,基本上不管中餐西餐都学的不错。

不过后来找工作的时候,发现人家大酒店的西餐部开的工资高一些,就专做甜点了。

他看了看比赛的规则,主要还是中餐,他有点小心虚,毕竟这段时间以来都是做甜点多,不好好练练刀工火候,一个不注意,前几轮就被刷下了。

空闲的时候,他开始想着初赛复赛的菜品,想好以后就开始专门练习。好在叶静千非常支持他,让他尽管用厨房好了,一定不要辜负自己的厨艺。

时间总是这样匆匆而去,转眼就是初赛的日子了,对于初赛,他到没有太大的感觉,因为初赛的规则跟选秀海选一样,淘汰一些基本功特别差的人,他还是挺自信的。

那天是个周六的上午,他们这些选手到了比赛地点——还是水色嘉木,不过是在十二楼的一个超级大的大厅里面,每个人的面前有材料和电磁炉——初赛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灶头。

题目布置得也很简单,就是蒸排骨饭。

排骨饭是当地的快餐店里很常见的一种饭,吃起来方便快捷味道好,很大众的选择。

因为是初试,评委们并没有弄出太高端的题目来,陆羽嵩听完了题目,呼出一口气来。

对他来说,确实很简单,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

看看评委席上,一共有三个人,比他想的规模还要小。

其实再大再厉害的比赛,只要有了众多人员参加海选,一开始都不会搞得多么隆重的,因为资源总是要放在最关键的时刻。

因为这是个比较知名的厨艺大赛,报名的人很多,现在这三个评委的目标就是先刷掉一大半基本功不过关的。

陆羽嵩看看那三个评委,清一色的男性,看年纪都过了五十的样子,面目也没细看,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一个男性主持人简短地说了些开场白,最关键的就是宣布的比赛的时间,两个小时,绰绰有余了。

其实排骨饭真的很常见,在这个城市的很多快餐店里,排骨饭,鸡腿饭,肉丸饭,就是三大支柱种类了,便宜好吃量大。

陆羽嵩等着评委宣布开始,心里一直在想着怎么做到稳中求精。

倒计时开始了,整个流程在他心目中简直就是清晰无比,他没有心思去透透扫描别人都在做到哪一步了,只是想着自己怎么才能做到最好。

蒸饭,蒸排骨,最重要的就是把米饭和排骨那种口感都做到鲜美的软糯。

排骨被他稍微拍了拍,以便让肌理松散开来,陆羽嵩知道本地人都喜欢酸甜一点的口味,特意在原来的调料中加入了果汁调和了一下,等一切的前期工作都做完了,就要蒸了。

蒸饭的工具是一个很大的竹筒,仔细闻闻还是比较清香的——这也是这边的特色,非常喜欢用竹筒做饭,因为竹黄也是可以入药滋补的。

大米洗淘干净以后,陆羽嵩仔细地把它们都倒进竹筒里,放水的时候,他想了想,多加了一小勺。

再看看周围的选手,不管是神定气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