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愿有人为你撑伞(2 / 3)

加入书签

对于他来说,以后压在肩膀上,那些看得见亦或者看不见的动西,都注定了自己的心可以善良,但不能太过善良。

这个江湖,不论是谁,身份高贵亦或者出身低贱。

心思太善良的,注定会活的很辛苦。

就如同爬山一般,只看得见脚下的路,却不懂去考虑前方艰难险阻的人,注定爬不到太高。

不论在江湖或者庙堂,都是如此。

能让人看到的,永远都是光明的那一面。

但往往,成就人的却是那些隐藏在光明之下的黑暗。

从第一次握住手中长枪开始,姜小蛮便明白了一个道理。

故然可以善良,但却也不能什么时候,向谁都显示出来善良。

看了一眼小堂倌,姜小蛮没来由的轻轻叹了一口气。

慈不入江湖,善不进庙堂,仁不上沙场,约莫说的就是如此。

但很可惜,他身为姜家的儿郎,这三样却是样样都得沾,且必须是要走上一遭的。

……

雨渐渐小了下来,可终究是没有停。

萧颖望着那渐渐熄灭的火焰,不顾地上的湿滑,跪在了这雨中,将脑袋磕在地上。

向着早已化作一抨青烟的老人,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

缓缓站起身,单薄的身影立在风雨中有些萧瑟,但那双如诗画一般的眉眼里却多了一丝从前从未有过的坚韧。

如莫虞临终前所说一般,这今后,就真的只剩下她自己了。

年少时,不想被困在那片山林里,悄悄离家出走了许多次。

可每一次,还没走出多远便是会被娘亲和莫婆婆找到,然后挨上一顿不痛不痒的责骂后,便不情不愿的跟着两人乖乖回到那间从出生生活到现在草庐。

那时候,她最羡慕的便是能够来去自由进山采药的小药童。

因为,那个笑起来总会有一个浅浅酒窝的小药童跟她说过,自己是一个孤儿,自小便被医馆的师父捡来抚养长大。

小药童的师父收养了很多如他一般的孩子,到了十多岁的年纪便放养一般的让他们进山采药。

所以哪怕是贪玩,在外面或者山里面,多待上几天,也没有谁会去责骂,无拘无束的像是一只展翅高飞的小鸟一般。

可是她却不行,哪怕白天出去玩,回来晚了,自己娘亲都会要责备几句。

有时候回来再晚一些,娘亲若是真的生气了,那么连晚饭都不会给她留。

好几次,都是莫婆婆在夜里悄悄端着藏起来的煎蛋或者一小碗清面,送来给自己的。

每次,莫虞都会带着慈祥的笑坐在一旁看着她狼吞虎咽,然后临走再嘱咐一句要听娘亲的话。

后来,再长大一些,多多少有些叛逆了,也会和萧淑儿顶上一两句嘴,也会觉着莫虞太过唠叨。

所以那时,萧颖总觉着娘亲严厉,而莫婆婆又有些啰嗦。

幻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如那后来再没进过山里的小药童哥哥一般,没人去管束,不用听唠叨。

那样的日子,光是想想都觉得如神仙一般潇洒。

可当这一天真的来时,她才觉着,原来过去自己一直想要推开的才是真正想要去留住的。

娘亲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人会一边担心一边责备,又一边容忍她的晚回家了。

如今,莫婆婆也走了,耳边再也不会听到过去总觉得烦的所谓江湖经验跟唠叨了。

天大地大,可是,再也没有一个能回得去亮着灯的屋子了。

萧颖松开手中的伞,仰着头,兴许是今天的雨确实太过淅沥了,不自觉的模糊了她的双眼。

眼前的视线,模糊一片。

可即使是仰着头,却依旧有水珠顺着脸颊和脖子滑落而下,她分不清到底是雨水亦或者是眼泪。

油然而生的,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无助与无力之感。

如同黑夜中涌来的潮水一般,慢慢将萧颖的吞噬,然后将她的整颗心撕裂开来。

茫然无措,却又痛彻心扉。

姬小月看着萧颖的样子,没有说话,默默弯下腰捡起被她扔在一旁的雨伞,然后拎着伞亦步亦趋走在雨中。

仍由身上的袍子被雨水打湿,走到那个仰着头无声哭泣的萧姑娘身后,轻轻撑开油纸伞,微微踮起脚将伞挡在了萧颖头上。

“别哭了,你还有我们。”不去理会雨水顺着衣裳灌进脖子里,姬小月柔声说道。

“姬公子!”再也忍不住,萧颖转过身趴在那并怎么宽厚,相反有些清瘦,但对于她来说却是这时唯一依靠的肩膀上嚎啕大哭。

两人身后,姜小蛮轻步走上前,再次在两个人头上撑起一柄伞。

如同雕塑一般,巍峨不动,任凭风吹雨打。

魏冉撑着一柄朱红色的油纸伞立在不远处,沉默看着这一幕。

默默的将手中那柄原本属于妻子的纸伞,稍稍向身旁倾斜,又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