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3 / 4)
。
镇子上的人都说,那位‘菩提祖师’,还曾经收过一只猴子作徒弟,视为衣钵弟子。
只是其中真假,到了今时今日,却再难考证。
从这位‘菩提祖师’创立‘三星观’至今,已经快有数十万年。
沧海桑田,大城不再。
如今,只剩下这座人口不过数千的小镇。
而那座过去尝尽世间香火的‘三星观’,依旧这般挺立着。
只是,道观却是不再,成了镇子上每逢‘初一’‘十五’时最热闹的市集。
今日恰逢‘十五’大集,镇子上颇为热闹。
熙熙攘攘地人群中,有一个年轻人颇为与众不同。
自然不会是因为他有多俊俏,能引起多少姑娘回眸。
说实话,这个年轻人模样并不出众。
之所以说与众不同,是因为他的穿着打扮。
人群中,只见他竖着道冠,反穿着件破旧羊皮袄,敞开衣襟,作道人打扮。
皮袄下,仅有一件单薄短衫。
这样的风雪天,要么是那世外高人,要么便是穷。
不然,绝难会有这般穿着打扮。
年轻人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满脸俱是胡渣子,许久没有刮了。
左手,提着只酒葫芦。
腰间,斜斜系着一柄桃木短剑。
剑身上,嵌着七颗赤火铜钉。
这年轻人,有两只猫也似的眼睛。
此时,正揉着肚子站在一处烧饼摊位前,努力的吞咽着口水。
许是太长时间没有吃东西,肚子咕噜噜叫声连周遭路过的人都能听得清楚。
摆摊的小二见那年轻人徘徊不肯离去,不由呵呵一笑,递过一块热气腾腾的白面烧饼,笑道:“道爷,饿了吧?不妨吃上两个烧饼垫垫?”
年轻人犹豫了片刻,两只眼睛盯着年轻小二手中烧饼,迟疑道:“多…多…多少…少钱?”
“赊着便是!”小二呵呵一笑,摆手豪气道:“出门在外,谁都有个困难时候。”
又是犹豫了半天,终是抵不住肚子的饥饿,年轻人终是接过那烧饼,蹲在地上狼吞虎咽道:“谢…谢…谢了!”
敢情,这小哥还是个结巴…
小二摇头笑了笑,又递上一碗水,便不再理会,冲着过往行人吆喝起生意来。
白玉京,原本是不叫白玉京的。
那一年,他师父恰从黑帝城中那座最为有名的青楼里找几位‘姐姐’谈完心。
走出门,才拐了个弯,便捡到了瘦的像个猫崽子的白玉京。
那天,喝的酩酊大醉的老道士诗兴大发,便给这‘猫崽子’起了个名叫‘白玉楼’。
而白玉楼,正是黑帝城里那间青楼的名字…
兴许是那一夜受了凉气,以至于从小便落下了个说话不利索的毛病。
被师父捡到开始,白玉楼就跟着师父在山里长大。
练剑,修习道法。
日复一日。
别看白玉楼说话不利索,但根骨却是不俗,不管师父教什么都是一学就会。
就连师父喝醉后只耍了一遍的‘天外一剑’,都能一招不差的记下来。
后来,兴许是师父觉得实在没什么可教了,又或者是觉得留这小子在山中吃自己的,喝自己的,白白养这么大,终归是有些不划算,就撵他下了山。
临走前,师父再三嘱咐,山下的女人是老虎。
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尤其,像是那些个青楼烟花之地,千万可别去。
要是当真挣上些银子,发达了,记得寄回山中孝敬师父。
而白玉京呢,下山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改名。
毕竟以后是要做和师父一般牛气剑仙的人。
当真要用白玉楼这个名字,说出去,那还不给别人笑话。
还是白玉京听上去更霸气些。
若当真与人打起来,也好自报家门不是。
“在下飞仙观白玉京!”
瞧瞧,可不比白玉楼来的更有江湖味道些!
可惜,自话便是不利索。
下山这几年,也没混出个名堂。
唯一一次自报家门,还差点让人打成了半身不遂。
“在…在…在…”
那一回,说了半天,憋红了脸,也没把‘在下’两个字说完。
不是白玉京不想说,而是那个同样拿了柄‘破烂’铁剑走江湖的同龄人不给自己说完的机会…
结果,打又打不过。
至于骂,话都说不利索,就不更用说了。
好在自己知耻后勇,后来离分别时,从那总是喜欢学自己说话的混蛋家伙那里‘骗来’了一两银子。
至于还,那是肯定的。
而且得是百倍千倍的还。
不过,也得等自己阔气了再说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