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火爆小拍(2 / 3)
兆业是香江最大的地产集团之一,他本人还是著名的金融家、股神。
四叔爱典籍,这一点香江人都知道。卢灿还知道,几年后,他将自己所珍藏的一万多册中华典籍,全部捐赠给牛津大学博物馆。
此举遭到香江乃至东南亚华人的非议,认为他“媚英”。
第二位的是新加坡四大收藏家之一的杨启霖,他正坐在刘作筹老先生身边,两人窃窃私语,聊得很嗨。他的助理在旁边负责举牌。
第三位是联合书院的一位杨姓教授,他的专业研究方向是宗教,估计是想要收回这本书做私藏研究资料。
他的战斗力应该不足,稍后就会退出,卢灿暗忖。
第四位人物让卢灿有点意外,是香江老牌世家,何东家族的嫡系子孙何世礼。此人是kmt将军,退役后担任《工商日报》的大股东。
不过,卢灿想想也就明白过来——后世何世礼建立的家族基金,专门用于佛学推广。
难不成,现在的何世礼就有这个计划?
果然如同卢灿所料。
在叫价超过六万时,联合书院杨教授率先退出,剩下四家争雄。
三大豪门加上一位收藏大家,让第一件拍品就轰出惊人价格。
四叔助理最后的举牌价是八万三,随即很理智的选择退出。
何世礼的助理,最后叫价八万七,也退出随后报价。
这个价格,基本接近该善本的市场价格。
“我们出价拾万,再高就放弃!”李佳成身边的那位三十来岁的掌眼师傅,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这是他们全场第一次单独叫价,直接将价格由九万三跃升到拾万,确实霸气。
拍卖会上第一次为拍主鼓起掌声。
谁知道戏剧性一幕出现——杨启霖根本不吃他那一套,悠悠然的再次举牌。
拾万零壹千,袖海楼的杨启霖,拿下第一件拍品《央掘摩罗经》。
搞定自己想要的拍品后,杨启霖很优雅的站起身来,对李佳成那边点头致礼。
掌声如雷。
真正是戏剧性一幕。
第二件、第三件拍品,都是嘉庆朝的瓷器。一件青花大盘、一件粉彩抱月瓶
拍卖情绪有所回落,两件拍品被人以三万二和四万五的价格买走。
第四件再现精品——张俊采老先生的中堂画。
《松鹤呈祥》是最为传统的中华中堂画,并不少见。但同时集中两位民/国两位国学大师钤印的画作,还真不多。
张俊采作画作联,赠送吴稚晖乔迁新居的礼品,这其中的故事性太强了。
真挚友谊的见证、有文化内涵、字画皆出彩、画面兆头好、升值空间大,这类藏品被追捧的程度,连卢灿也没料到。
巴斯隆喊出的起拍价为三万港元。
刚一停歇,报价此起彼伏,短短一分钟,价格抬到八万。
连台北故宫一行人,都跟着叫价两次(吴稚晖是台岛名人,曾经的民/国教育部长,台北故宫的顶头上司),试图用台北故宫的名义来捡个便宜,结果根本就没人理他们。
“我出价拾万!”再度有人站起身来,准备学学刚才李佳成助理的霸气。这位卢灿也眼熟,是摩罗街的一位书画店店主,姓侯。
“切……”“痴线……”场上一片嘘声。
拾万,对于这幅中堂画而言,不过是中等价位而已,有什么可霸气的?
人群中,有一人面色红润,大汗淋漓,他真的着急了。
那就是联合书院吴文藻教授。
吴老先生是吴稚晖大师的幼子,小时候在北平时,还真的见过这幅中堂画。他确实很想将这幅曾经属于自己家的中堂画,再度带回吴家。
可是……奈何囊中羞涩啊。
吴稚晖家族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
吴文藻本人还好一些,但他的小女儿,以及孙子,都有先天性心脏病。
两个直系后代都在英国疗养,每年的医药费相当昂贵。如果不是吴家底子厚实,这两人的医疗费,都能让他破产。即便这样,他的积蓄,也基本都投入进去。
这次为了祖传中堂画,他筹集了十五万港币。
但依照现在的叫价趋势,突破十五万,轻而易举啊。
叫价很快突破到十三万,除了他自己之外,还有六个跟价的。
如此看来,十五万,是无论如何也挡不住的。
吴文藻举手,这算是单独叫价。
“十四万,十四万一次!”巴斯隆朝吴文藻这边看了一眼,这个价格与卢灿事先和他商量的底价,差不多。
他准备再喊一遍,如果没人加价,就此落槌。
十四万的价格,属于这幅画的市场价偏高一点。
“十四万五!”没等巴斯隆问第二遍,距离吴文藻不远的一位年轻人,站起身来单独叫价,直接加价伍仟。
吴文藻是真急,立即站起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