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一?二八战役(3 / 3)
战,至最后,几乎倾尽全力。而中国方面的抵抗,则先是以十九路军为主,而后由新编的第五军协助参战。也就是说,第一次淞沪会战的最大特点,是以局部对抗全部之敌。这一战争状态,与近四十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相仿佛。
从甲午战争至1931年,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的特点,是中央权力不断被削弱,军阀政治不断产生的过程,同时,这一时期的政治内容,也是不断反抗割据军阀政治的过程。1912年,新共和国创立,南北妥协,是对于中国分裂的一次回应。1927年,北伐战争同样是对于军阀割据的反抗。但困扰民国政治的根本问题,民国本身显然没有能力解决。
在第一次淞沪会战过程中,第十九路军的出现,本来是国民党宁派给粤派提供安全的政治筹码。也就是说,相对独立的第十九路军在当年的主要使命,在于充当两派力量能否表面联合的政治缓冲地带。而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日本的出现,只能是暂时搁置宁派与粤派的内部斗争。因其暂时搁置,所以有宁派表面愿战,而实际按兵不动以保存实力。粤派求战,实际无兵北上的局面。由此,第一次淞沪会战中的“抗战”,在宁派与粤派的政治较量中,多数成了宣传上高调的政治比拼。
可能的胜利,在内耗中消耗殆尽。国民党民国的政治未来,一如民国前十七年的军阀时代,在失败中不断暗淡。“黄金十年”,属于文人骚客的纸面想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