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安排家事(1 / 2)
紫苏他们带着一大堆人加两车的东西浩浩荡荡地回到了田庄,因为后来买的东西实在太多,车里都放不下了,紫苏和弟妹就下马车和刘福一家一起走。这一走就是两个时辰,把几个人给累了个够呛。一直走到了太阳落山,月亮都升到了半山腰才到家。所幸京城附近治安好,月亮又大,也不影响赶路。
好容易到了田庄,那些家禽和羊就暂时关在了庄子里的下人房,紫苏姐弟四人挤在一间屋子,安排刘诚媳妇和老娘带着孩子挤在陈葵的屋子,便累得倒头就睡,连口饭都没吃。
第二天紫苏四人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开门一看刘诚的媳妇刘赵氏已经在灶房忙活着,院子扫的干干净净,两个大的男孩正在把羊和鸡鸭鹅从屋子里放出来,刘诚的女儿小玉正在拆洗被褥,小四在灶房帮着烧火。一切都井井有条。
见紫苏出来了,刘赵氏赶忙迎出来给众人道万福,口称“大娘子”。
紫苏满意地点点头,看来这一家人果然是又勤快又能干,而且这刘赵氏还颇有眼色。这笔生意,自己做的不算亏。
刘赵氏说:“大娘子,这饭马上就得了。您和两位小郎君并四娘子先吃饭,吃完了再吩咐俺们做事。您看该干什么只管吩咐,俺这两个大儿干活可是一把好手呢!”
紫苏说:“赵妈,咱们都是庄户人家,不讲究这些。先一起来吃吧,吃饱了好干活。”说着就要拉她一起坐下吃饭。刘赵氏死活不肯,紫苏无奈,只得和弟妹端正坐在了在院子中的石桌旁,由赵妈端上饭食。
早饭是绿豆小米稀饭和烙饼,外加一个姜辣萝卜的小菜。稀饭熬的很是香甜,烙饼和小菜也很好吃,可是饼和菜都没有放油,吃起来有点寡淡。紫苏一边吃一边想着这赵妈手艺很是不错,找个时间把她培训一番,以后就不用自己再亲自下厨了。
吃完早饭,紫苏吩咐赵妈一家把剩下的饭食吃了,还问起刘奶奶怎么没起床。赵妈说老人家年纪大了受不得累,所以多睡一会儿。紫苏一听说忙不迭地要去看,被赵妈拦了。她便吩咐赵妈中午多做个鸡蛋羹,给老人家吃了补补身体。
赵妈奇怪,因当时的人每天只吃两餐,没想到这主家与旁人不同,中午还要多吃一餐,不过既是主家的吩咐,自当从命。她本想着自家是下人,吃点粗粮能饱腹也就算了,没想到这家人宅心仁厚,不但能和主人吃同样的饭食,还惦记着自家婆婆,不由得念了一声佛。
待赵妈一家吃完,紫苏就安排两个大的和陈葵陈姜一起去山上砍几根竹子,回来劈成竹片编篱笆,在庄子旁边钉了几个笼舍,把鸡鸭鹅兔子还有羊先暂时关进去。然后她分配了一下以后的分工,赵妈主要负责下厨,两个男孩刘青山和刘长河负责给家畜喂食、给家里担水劈柴。女孩刘小梅就负责家里的浆洗等杂活,最小的小四刘金宝负责打扫圈舍等等。
然后给他们指派了三间下人房,刘奶奶和小玉一间屋子,金宝和爹娘一间,青山和长河一间。还把买来的粗布和棉花交给赵妈,让她这几天抽空给大家缝制几床被褥,特意交代了活计忙完就可以自由活动。
于是几个人都各自忙活,紫苏安排了陈姜负责指导他们,自己一头扎进屋里算账。这次买人口花了七百贯,买家畜花去了两百贯,其他的东西花去了两百贯,手头还剩下一千六百贯,再加上自己原来剩的八百贯一共两千四百贯,这笔钱可得仔细地花,从现在到明年七月就全靠它了。紫苏决定用几天时间,好好地计划一下接下来怎么安排开支。
接下来的几天,各人都安分干自己的活计,陈葵专心读书,艾草每日除了做针线就是找小梅玩耍,陈姜很尽职尽责地管理着家里的大小事务。紫苏每天只窝在屋里写写算算,还经常自己一个人嘟嘟囔囔的算账。
过了七天,刘诚办完老爹的丧事就急急赶到田庄来跟紫苏请安。一看自己这一大家子吃的饱,穿的暖,房子什么都安排的妥妥帖帖,老娘也是被伺候的精精神神,不由得感念自己投对了主人,叮嘱老婆孩子一定要尽心尽力地伺候主人。
紫苏见刘诚这个壮劳力来了,正中下怀,她吩咐刘诚赶着牛车,跟着她和陈姜再去一趟东京。这趟主要是采购一些菜蔬种子、家畜吃的粗粮麸皮等物,他们还去了活禽市场,捡那野鸡野兔野鸭子之类的活物收购了十几对,几乎把市场里的活物都收了去,最后又买了三条小狗和两只猫。
买好了这些物事,紫苏想起刘诚一家穿的衣服都已经破烂不堪,就去布店买了几匹下人穿用的各色粗布,然后雇了三个工匠,讲好一天一百文的工钱,包吃住,带回了田庄。
回到庄上,紫苏把布交给赵妈,让她自家看着给一家子赶制几件新衣,赵妈自是感激不尽不提。接着紫苏安排工匠和刘诚伐倒了几颗成材的杉木,盖了宽宽大大结结实实的十几间牲口棚,足足占去了十几亩山地。她想着虽然现在没有那么多牲口可以喂养,可是后期肯定要扩大养殖规模,趁着有借来的这笔钱在手,赶紧一次性投入才好。
牲口棚高约两丈,都是厚实的杉木板盖成,棚顶还覆了杉木树皮,又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