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洗尘(1 / 2)

加入书签

到了晚上,禧居堂里开了家宴。

大老爷莫家谦、二老爷莫家继、二爷莫承宣,四爷莫承悦,五爷莫承平一桌。

大老爷共有三儿子,大儿子莫承基在外地历练,不曾在家。二儿子莫承福在孙儿辈中排行第三,娶了陈家的女儿,如今育有一个三岁大的女儿,今日恰巧和妻子陈氏带着孩子去了岳家。莫家谦的三儿子莫承平还年幼,不过才七岁,是他的老来子,平日里甚是得宠的。

二房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二爷莫承宣,其妻姚氏生有一子,另一个是四爷莫承德,前年娶的表妹陶氏,这陶氏就是陶玉华的堂姐姐,如今正怀着身孕。

老太太和两位太太带着五位小姐坐一桌,而二夫人姚氏、四夫人小陶氏则带着她们年幼的儿子、女儿们坐在一处。

吃完饭,大老爷莫家谦和二老爷莫家继照例训了儿孙们几句,就出了禧居堂,二爷莫承宣、四爷莫承悦都跟着走了出去。

姚氏则将吵闹不休的儿子领了下去。

小陶氏挺着个大肚子,和陶玉华寒暄了须臾,告了声罪也出了门。

这陆陆续续地一走,禧居堂就安静了下来。

喝过茶,芙蓉和丁香又端了水果上来。

众人闲叨了片刻,老太太便转到了大相国寺的事情上。“……朝廷说是乱党做的孽,派了大都督府的大力追查,这几日京都闹得天翻地覆的,兵差看见可疑的人都要盘查一番,幸好你们回来都没遇到什么乱子。”

二太太陶氏拈了一颗红透了的李子吃了,“我说呢,怎么大街上那么多官兵,原来这么回事。真是够吓人的,大嫂和蓉姐儿在大相国寺还好吧?”

大太太文氏剥着橘子,“是受了些惊吓,好在有护院拦着,又有刘家的二公子相救,总算平安无事。”

大太太的幼子五爷莫承平搭话,“娘,那些乱党长什么样子?有没有像戏文里说的那样,拿着刀子又打又杀的?”

莫曼玥喜欢看戏不说,就是她七岁大的弟弟莫承平也对戏台子上的扛枪舞棒喜欢得不得了。

老太太眼角含了笑,“我这泼孙,就知道打打杀杀的。那戏台子上的事情哪是能做得了真的?你还不快回去做功课,当心明日夫子考查起学业来又一问三不知。“

莫承平嘟了嘴,老大不乐意。

大太太也认为这些事不是他这个年龄该听的,就叫了莫承平身边的丫鬟紫嫣,“你带五爷回去,做会儿功课,早些伺候他歇着。”

紫嫣向了前,莫承平磨磨蹭蹭不肯走。

大太太心一横,板了脸,莫承平这才不情不愿地跟着紫嫣回去了。

屋子继续刚才的话题。

陶玉华白了脸,“没想到这世道清平安泰的,会出现这样的事。”

老太太和蔼道:“你们这些娇小姐没有经历过前朝的动乱自是害怕,蓉姐儿当时就吓得口不择言起来,站在她们居住的西跨院大门口冲着院里的护院高喊,要他们好好保护女眷,而且狮子大开口地承诺,事后一定重重有赏,一脱口就是两三百两银子,这不是吓懵了么?保护主子本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哪就用得着这样厚赏?”

莫曼云、莫曼静、陶玉华均面露惊讶,目光齐齐在莫曼蓉脸色盘旋了一圈。

莫曼静道:“大姐的胆子可真大,要是我遇到那种场面,早就吓得魂不附体了,哪还有勇气在哪里给护院打气……”

陶氏也笑道:“没当过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口气大些也难免,不过静姐儿说得对,在那种混乱的境况下,蓉姐儿还能沉得住气,已经是十分难得。”又对着大太太文氏,“钱不过是玩物,哪里值得命来得重要,大嫂,你说对不对?”

文氏扯了嘴角笑着应了,“正是这个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老太太叹了口气,“蓉姐儿心是好的,就是性子急了些。”转过头,叫了灵芝,“你去算算一共是多少银子,从我给蓉姐儿添妆的银子里扣了,拿去给护院……”

文氏和陶氏便都惊呼了起来,“这怎么使得,蓉姐儿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危才开了口,怎么能叫蓉姐儿独自一个人承担?”

还克扣蓉姐儿的添箱钱,这怎么说都怎么难听。

陶氏建议道:“要不就由公中出吧。”

既然二房没了意见,文氏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如此也好,公中出总是容易些,叫蓉姐儿拿了嫁妆来付,可不就委屈了她?”

说是从给莫曼蓉添妆的银子里扣,哪里就真会扣了?老太太不过是扯个谎,自己帮她承担罢了。

她们做媳妇的,又怎么做得出?

老太太借坡下驴,“那就从公中出吧。”

又说了些闲话,老太太有些倦意了,大家察言观色地告辞。

出了穿堂,大太太站着对莫曼蓉说,“刘家二公子好歹救了我们一场,等过了冬至,我们也应该寻个日子去登门致谢才行。”

莫曼蓉乖巧地应了。

文氏回到雅安居,就跟黄妈妈商讨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