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宴请(1 / 2)
这是莫曼蓉回来后,大姑奶奶莫氏第一次见她,只一眼,就觉得有些晃眼。
大太太见莫氏一个人来了,不免就问,“窦三太太没跟你一起来?”
莫氏笑道,“她在后头。”
大太太就有些失望。
莫氏牵着自己的儿子宪哥儿去给老太太请安,又大力称赞了一番莫曼蓉,哄得老太太十分高兴。
大太太找了个间隙,把莫氏拉到一旁,私语道:“她姑,窦三太太究竟怎么个态度?”
莫氏微垂了眼帘,笑道:“大嫂,现在大过年的,大家都忙,也没心思去管这个,您也不用着急,等过完年,我再去给您探探口风。”
大太太笑了,转眼想到别处,又问:“她姑这些日没听到什么闲言碎语吧。”
莫曼蓉的事闹得那么大,谁不会借机说上几句,她这个做姑母的也难免连带受些白眼。
不过这不事能跟大太太说,莫氏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大嫂,我没听到什么。”
大太太还要说话,这时又来了客人,只得招呼去了。
莫氏知道大太太的用意,无非是想让她与大太太站在一边,到时候有了什么事情帮着说句话。
莫氏撇了撇嘴,莫说她一个出嫁了的姑奶奶,就是还在莫家,也不可能是掺和莫曼蓉的事。
如果莫曼蓉被退了亲,莫家怎么处理,她绝对不会插一脚的。
到了巳时,客人们都来得差不多了,女眷们都移至后堂花厅里。花厅布置得温暖如春,瓜果早置办好了。
老太太刻意让莫曼蓉表现。
莫曼蓉也不负众望,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透露着沉稳、优雅的气度,让人丝毫看不出她会经过那么惨烈的厄运。
不过也有好事的人,唯恐天下不乱,对莫曼蓉提出质疑,这不就有人出口道:“莫家的小姐就是有涵养,这通身的气派,这标致的容貌,竟有当年云岚郡主的气韵。”这话说得极为真挚,仿佛是发自肺腑的称赞,让人听着极为受用,不过接下来的话,就让人有些尴尬了,“只是可怜了莫大小姐,这样一位天仙般的人物,竟要遭受这些。”
这妇人梳着方方正正的高髻,年约四十来岁,脸颊有些凹陷,看起来有些苛刻,但神态拿捏得极为恰当,让人很容易忽略她有些尖酸的容貌。
这时她拿着帕子,在眼角抹了抹,似乎泛出了泪。
莫曼蓉认得此人,是京中孟家的太太。这孟家在前朝只是一个皇商,改朝换代后,不仅发了财,还当上了官,在朝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孟家和潘家一样是这朝的新贵,也都颇喜欢专营,两家人气味相投,甚是投缘。
莫曼蓉就不动声色地扫了眼大厅,果然见潘茜隐在一群小姐中间,竖着耳朵听这边的动静。
孟家太太的话很有深意,她只说可怜莫曼蓉要遭受这些,但其中的“这些”就很耐人寻味,可以说是莫曼蓉遭受劫持之事,也可以说是莫曼蓉遭受玷污之事,当然也可以说两者都包含在内。
莫曼蓉淡然地笑着,谦虚地微微低下头。
她知道,很多人都在观察着她的神色,想看看她脸上流露出的痛苦、恐惧之情,从而加以臆测。
不过让她们失望了,莫曼蓉除了正常的羞涩之外,并没有表现出其他的。
很多人都对此事很感兴趣,有了孟家的太太开口在前,她们也就没了那么多顾忌,七嘴八舌问起来,表面上看起来是关怀,但话里话外都是在打探。
一个叹了口气接道,“这世道也算是太平,怎么就有人那么无法无天,做出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呢,蓉姐儿当时害不害怕?”
莫曼蓉乖巧地应道:“看见歹徒,害怕是有的,不过总算有护院丫鬟们保护着,也还算多了份依仗。”
另一个又道:“那鲤鱼胡同着实偏远了些,你们这些小姐以后要当心点才是。”
她话里的意思是想问莫曼蓉为何就去了鲤鱼胡同。
大家的目光又全聚集到了莫曼蓉身上,想看看她如何接话。
老太太的脸摆着慈祥的微笑,但眼里显然有了一抹若隐若现的凌厉。
刘家的老太太就接过话头,慈爱地笑着道:“那地方确实偏远,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婆都犯怵,只怕是蓉姐儿年轻不懂得这些,才跑去那里玩了。”
莫家老太太就感激地看了一眼这个老姐妹。
但别人哪能这么轻易放过,又一个声音道:“刘老太太说得对,那地方又远又偏又不顺路,也没有什么看头玩头,怕是蓉姐儿走岔道了吧。”
这个人说得更有意思,前面明明确确地点明了鲤鱼胡同“又远又偏又不顺路”,后面又说什么莫曼蓉走岔了道。
既然又远又偏又不顺路,又怎么可能岔道去了那里?若只是莫曼蓉一个人也罢了,还跟着那么多丫鬟婆子护院呢,这么多人能齐齐走岔道?
她话里又说,鲤鱼胡同没有什么玩头,就是明目张胆地戳破了莫曼蓉不可能是去那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