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成长的代价(2 / 3)

加入书签

整部剧看起来匠气十足,各个桥段间,个别地方还有连接生硬的毛病,失之于真实自然!

《妻子》败就败在不真实,不自然上面。

它与国内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太远,尤其是该剧在内陆几个省份的大溃败,说明剧中人物的生活与当地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严重脱钩,难以让当地的老百姓产生共鸣。

相反,《还珠格格》虽然是部古装剧,但说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熟悉的清朝乾隆年间的历史戏说故事,赵微塑造的小燕子,仿佛就是活在大家身边的邻家小女孩,因此深受国内各个年龄层的喜欢。

《齐鲁*晚报》则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演员的表演上,他们的评论文章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媒体的观点。

《拔苗助长!》,副标题《林品如为何不敌小燕子!》

林品如为何惨败与小燕子?

一言以蔽之,赵薇成功塑造了小燕子这个角色,而海清却没能完成林品如这个角色所赋予的任务。

无论是《妻子》还是《还珠》,两部剧都是青年演员担纲主角,笔者对此并无异议,相反还要大声叫好。多给青年演员机会,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也有利于国内造星能力的提高,对国内的影视行业来说利大于弊。

但《妻子》的失败就失败在没有利用好青年演员。这一点在《妻子》的女主角林品如身上就体现的尤为明显。

同是青年女演员,并不是说海青演技不如赵微,而是《妻子》剧中林品如的角色,难度过大。它需要体现出林品如这个人物的成长过程,需要演员的表演有一种层次感。这对于一个还在学校念书的青年演员来说,挑战太大。

演员的演技不足以胜任复杂角色的塑造,导演又缺乏调教演员的手段,这就使得《妻子》在海青这个演员的使用上,有拔苗助长的嫌疑。

相比之下,无论是《还珠》中的小燕子、紫薇、众位阿哥,还是《妻子》中的高文彦、李安茜,因为他们的角色更为单一,这些青年演员就能比较圆满的完成演出任务。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秦天柱与琼遥的差距。限于经验上的不足,秦天柱在选择演员或是调教演员的演技上,都还有进步的空间。

《京城*信报》文章,《姜还是老的辣,天才少年不敌言情女王!》,文章内容认为,秦天柱之所以输掉这场战争,关键还是经验不足……

秦天柱这几天都没去公司。

这一个月来,《妻子》在第二轮播出中的惨败,给了剧组上下巨大的打击,秦天柱本人也有些心绪不高。虽然对失败有一定的心里准备,但第二轮播出后,遇到的是这样一番惨败的局面,还是让他心里有点不好受。

他这几天都把自己关在家里,翻阅各家报纸对《妻子》的分析报导。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以前这些报纸对《妻子》剧组的一些批评,他也没怎么往心里去,认为只要《妻子》一成功,这些批评就是些笑话。现在,《妻子》遇到了挫折,他再来看这些报纸评论,也觉得并不如何刺眼了,相反,很多意见都说到了点子上。

正如他现在手上拿的一份当天的《新民*晚报》所分析的那样,《妻子》是一部早熟的作品。

文章比较了《妻子》在各个地方截然不同的收视成绩后,得出一个结论,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城市化程度越高的地方,《妻子》的收视成绩越好。

如果《妻子》能够晚个五到十年出来,国内无论都市时尚文化或是职场文化,都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以《妻子》这部剧表现出的硬件质量,未必不是《还珠》的对手。

秦天柱点点头,认同文章的分析。

拍《妻子》剧前,他未尝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当时认为,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对剧中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生活方式不会陌生,有认同感;而对城市化水平不高的地方的观众,他们应该会对剧中表现的生活方式有好奇有憧憬,也能保证收视。

事实的结果证明,他对后一种电视观众的估计是过于乐观了。观众还是对于表现自己身边的生活故事更有共鸣,与他们有距离的故事,他们或许会好奇会憧憬,但这不足以转化为对剧集的喜爱。

晚上回到家里,凌雅雯看着儿子与前几天一样,又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紧锁着眉头,翻看一堆报刊杂志,不禁开口宽慰。

“小柱,别整天绷着个脸了,事情都过去了,想太多也没用!”

这两年来,自己儿子一直顺风顺水,猛然间遭受这么大打击,凌雅雯还真是有点担心他钻牛角尖,想不开。

“妈,我没什么的,这也算是成长的代价把。我只是看看报纸上的分析,检查下自己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遇到了挫折,总得知道自己错在了什么地方,不然自己也不会成长,不会提高!”

认真说起来,秦天柱当初拍摄《妻子》剧的目标都已实现。这是自己的一部半原创作品,为的是向张晓蓓这样的坚强乐观的女生致敬,推出市场后,也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