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引天龙顺天命上(1 / 2)
一晃,又是大半年光景过去了。
王莽领着大军离开皇都经过这大半年时间的长途跋涉后他终于顺利抵达青海域,遥首可见姬家总部所在地。
青海域地处高原,地理环境恶劣,光照强烈。在这次天灾当中,青海是重中之重。
当王莽大军一入此地后,这里的百姓皆都自发夹道相迎,欢庆王莽领军前来赈灾。
姬家总部虽然盘踞在这边,但是这里的百姓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事,并且姬家的人素来高高在上,不怎么搭理普通凡俗,认为有失身份。
在这次天灾当中,姬家本来是有能力可以出动底蕴力量救援青海域受灾百姓的,也有足够的囤粮确保青海域百姓不至于在天灾当中饿死。但是姬家并没有这么做,完全没有理会这个事。
现在王莽来了,这里的百姓皆都认为自己的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
百姓如此热情相迎,王莽也不禁投之报李心中大感欣慰和喜悦。
他一声令下,让部下大军停止前进,大力参与青海域的赈灾事宜,修缮房屋,医治疾病,挖掘水利设施等等,同时从外界援调囤粮前来应急。
不过天灾浩大,九州全面遭灾,王莽先前虽然囤积了不少粮食,但在这近乎一年的时间里那些囤粮也基本上消耗殆尽所剩无几,因此他这次援调过来的粮食其实也并没有多少,只有区区几十万旦罢了。
这几十万旦粮食若是赈灾某个城池州郡或许还够用,但若是赈灾整个青海疆域,那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当然,粮食虽少,但总比没有的好。
并且这里的百姓也十分理解王莽,都知道王莽已经没有多余的囤粮可以调拨过来赈灾。现在王莽在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下还能紧急援调数十万旦粮食前来赈灾,他们感激涕零,发自内心颂扬王莽圣明。
王莽知道自己剩余的囤粮并不多,无法让整个九州受灾的百姓领到赈灾粮食渡过难关,所以他才迫不及待的想要剿灭姬家,把姬家的囤粮抢来赈灾。
眼下姬家还未剿灭,粮食没有到手,他的内心也微微有些焦虑,时间不等人,一旦拖延太久,百姓也不知道要饿死多少。
然而,他虽然很想即刻剿灭姬家,但这个事也需要时间。因为在他大军所过之处,他需要停顿下来参与地方赈灾。
一面是剿灭姬家,一面是参与救灾,这两件事都非常重要,王莽没办法两件事同时办理。
在青海赈灾的过程中,五六个月的时间缓缓流逝,他部下大军所需的粮草在这次赈灾停留当中也已经见底。
至此从他领军离开皇都开始到现在,几乎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
粮食不够,赈灾不利,王莽无可奈何之下也只能号召百姓自食其力,上山捕获猎物,下河抓捞鱼虾,挖地寻找高岭土(观音土)应急。
在姬家那边,姬家高层听到消息说是王莽领着百万大军前来攻打自己姬家后,他们也紧急行动起来,发书求援外界,调遣兵力前来助阵。
他们打算要和王莽彻彻底底一决生死,不准备退让妥协。
姬家族长姬道天先前虽然和王莽谈判过,并且他心中虽然有退让的心思,但整个姬家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现在姬家主战派占了上风,他无法管控整体走向,只能动用族长令压制部分姬家高层,不让他们敲响天鼓号召全天下姬家子弟前来勤王。
天鼓一动,姬家和王莽之间的争斗不论成于败都将无缘天下第一世家名号,这是姬道天的底线。
姬道天守住了这个底线后,其他的事他就基本上做主不了,只能静看族人自己去处理。
这次姬家自感在天灾当中实力折损颇多,同时在先前和王莽的争斗中底蕴兵力也消耗不少,因此他们没有绝对的把握可以以一己之力抗衡王莽,于是发书求援。
在姬家高层的代理下,一封封令书传递四面八方。
收到姬家最多令书的乃是茺州,茺州群雄和姬家关系密切。
茺州诸侯收到令书后,他们第一时间源源不断的抽调兵力前来青海驰援。在这些人当中特别是李忠邳彤等人最为积极。他们几乎都把老本搬了出来,要和王莽打一场生死硬仗。
茺州的群雄收到了姬家勤王令书,其他地区的群雄姬家也没有放过。
这次姬家下了血本,自毁颜面。在整个九州地区,凡是有些势力的,凡是和王莽有些仇怨的,他们都发出了邀请令书,请这些人速速领着兵马前来助阵。
比如辽宁四相剑主,他们也收到了姬家发出的求援信,要求四相剑主即刻率领所部兵马驰援。
四相剑主收到求援信后,天风剑主碍于王萍的情面不好领兵出征,于是他继续托病不出,让天雷剑主天电剑主天火剑主三人领兵前去驰援。
荆州刘玄刘演两人的势力虽然不大,兵力不多,但对于姬家来说蚊子再小也是肉,并且他们都是皇族后裔,和王莽有仇。因此他们也收到了姬家的求援信,姬家请求他们也发兵前来驰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