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娱乐穿(番外)(1 / 2)

加入书签

无论是何等灾难, 痛苦的永远是活着的人。

某医科大学公共心理课上,教授在讲台上说出这么一句话。

××

一堂课的知识教授完毕, 老教授推了推眼镜,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大教室, “你们有谁想来分析韩贞的心理历程吗?”

韩贞事件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一年了。

今天是周一, 大学生们颓废不堪,一个个低着脑袋玩手机或补觉,无人回应。

老教授面不改色,又问了一句,“有谁想来试一试分析一下吗?”

仍旧没人自告奋勇。

“就你吧。”老教授低头, 随便指了第一排的一名学生。

学生心里叹气,磨蹭着站起来。

“你说说。”老教授乐呵呵地走到他面前。

学生赔笑, “老师你刚刚问什么问题,我没听清。”

老教授有耐心地重述一遍问题。

学生略微思考一下, 开始他的长篇大论,“乐福儿童福利院作为s市龙沙塘区唯一的儿童福利院, 据说最开始的拨款是不少的——”

然而所有的衰势产生在福利院院长韩丹和当地民政部门负责监管和拨款的人出现分歧时。

国家官方调查给出答案是负责人公报私囊, 导致资金不到位。

“韩丹秉持公道不愿同流贪污分到孩子们身上的资金, 拨款人单方面私吞资金。

“可身为院长的她不去上报找公道,反而吞声忍气变卖家产、寻求社会资助维持福利院——”

学生对此表示不赞同, “无疑是亲者痛仇者快。”

他口气加快, “韩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长大。韩丹作为抚养她长大的人潜意识会输出国家不公道观念, 韩贞长大自然对国家没有热爱之情, 视频里是对祖国的埋怨。”

“她得癌症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治疗, 也不是找个地方安静等死,却是要拼命挣钱回报孤儿院,说明她心里存在感激之情。

“只不过这份感激之情很偏激很狭窄,只留给孤儿院。”

学生吐气,“正如她自述,癌症的发现是她人生中的转折点。

“从一名优秀学生到抄袭编剧,虽然我们明白她的初始点是为了回报孤儿院,可从某种方式上来讲是她道德不健全的表现——”

有同学插嘴,“原著作人表示不厌恶她,还可惜她去世了呢。”

澳洲这位作家传承农耕社会文人思想,在他看来韩贞这不是抄袭,是对他文化作品、思想的传播。

更何况法律上的抄袭指的是内容上抄袭并非思想上抄袭,韩贞女士完全没有侵权。

被采访的他如此回答。

很多国内编剧对原著作人这番话表示保留,他们认为原著作人会产生这种错觉完全是语言文字差异所致。

然而原著作人对韩贞没有厌恶,他们追究下去不过是闹笑话,更何况韩贞已经去世。

站着回答问题的学生乜斜他一眼,“因地制宜、结合国情讲问题ok?”在他看来韩贞就是抄袭了,不容置疑。

插嘴同学默。

学生继续讲:“抄袭后她将奖金全部捐给孤儿院。

“一边牟利,一边用钱财回报孤儿院,典型性格塑造不成功的人。

“后面的事情更加体现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她在《寻找天空的方向》认识了江津峰,并成为男女朋友关系,然而她没有将身患癌症的事情告知对方,反而在身体恶化时私自将江津峰的全部财产捐给孤儿院——”

学生喉结滚动,接下来他要说的事是举国皆知的事了。

“将三千万捐给孤儿院的同时给孩子们拍视频,要求孩子们感谢江津峰,痛斥国家的不作为,让孩子们可忽视国家。

“最重要的是她将事件告知全国,并直播自.杀。

“坚定这个词往好了说是坚强,往坏了说是偏执,她一面坚强地守住心中的阳光——也就是儿童福利院,一面偏执地报社,用死亡勒令世人在她走后守护儿童福利院。”

“典型的人格分裂症。”

学生不说了,直勾勾瞧着老师。

老教授压手,示意他坐下。

他一本正经开口,“这位同学说了很多,也很认真,但偏题了。”乱七八糟。

全班哄笑。

学生也不在意笑笑,只是耳尖微红。

老教授预备好好给同学们分析,不曾想下课铃声响起。

本就是上完课后时间充足挑案例和同学们讨论,竟然下课了他只能长话短说。

“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问题不一样,未来你们或许有人走上心理医生的道路,我希望你们记住一点:

“保持中立原则。

“作为医生你们要客观、冷静,要明白没有非黑即白的事,更没有单纯的心理毛病。它一定有起因,你们要抓住矛盾来源,以此为突破口治疗病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